美國1969年都能登月了,爲什麼在過去的 40 年沒有再登月球?

美國1969年都能登月了,為什麼在過去的 40 年沒有再登月球?

最近,有很多人懷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有人乾脆說它是造假,對於我來說,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盡收戰爭紅利,同時網羅天下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它服務,才奠定了近乎百年霸業,至今仍然沒有國家敢挑戰,這和它的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以及強大的軍事有關,如果哪天美元霸權衰落了,也就意味著美國的經濟,科技的衰落。所以目前來說我們還是相信美國登月是一項真實的浩大的工程。

美國有實力再登月,隨時可以,但是輕鬆不輕鬆就難說了。

就像我國隨時可以再開出幾個四萬億來普天同慶,但是在美國這是不可能,因為納稅人不同意。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所有的工程首先要為資本服務,為資本帶來利益,沒有利益回報的工程和投資都是很難通過美國國會這一關的。美國總統也不會冒著自己政治風險去冒險,除非美國的政治和資本競爭需要。

首先,科學界對於人類登月的價值不認同,當年能夠上馬登月項目是追求政治效應,而科學界認為花錢到無人宇航上成本低壓力小,人類登月毫無意義。而且登月的下一步就是登陸火星,開發月球作為航天基地對於登陸火星毫無價值,只是對於以後太空移民有一定意義,那太遠了。

其次,現在登月看不到可見的利益,美國人是非常好大喜功的,花幾千億重複肯尼迪時代的成就能幹什麼?開發氦3還早著呢。登陸火星還差不多,那成本就大了。不過我認為如果中國登月了,美國人的火星計劃一定會加速。

第三,航天飛機項目的失敗可以說是美國今日航天工業和製造業衰落的主因,美國最近幾年的航天計劃發射經常有火箭爆炸的例子出現,調查原因的結果竟是一顆普通的螺栓可靠性問題,一顆小小的螺栓竟然要從第三世界進口,也太不可思議了。

第四,由於技術上過於超前,導致可靠性極低,根本沒有商業價值,而在資本主義世界無法商業化的東西註定沒有前途。無數大有希望的運載火箭項目為它讓路,結果現在無機可用。 當然,如果大環境不變,那失敗幾次問題也不大,50年代美國航天航空的失敗多得象笑話一樣也沒怎麼影響工作,悲劇的是又趕上了冷戰結束,航天飛機由空軍出了一半錢,而冷戰結束後美國國防項目接連遭遇重大失敗(只有空軍F22碩果僅存,火炮、直升機、攻擊機全被砍了),空軍花錢熱情迅速降低,下一代航天飛機徹底沒人接盤了。所以NASA才不得已走親民路線,轉而扶植私人宇航公司,先培養市場再談技術進步。民企生存環境這麼坑,國家卻一直還是嚷嚷讓民間資本進入各領域,其實就是自己不想花錢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