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學霸那麼多在金融行業?

關於現階段的中國發展,我們有太多衍生話題可以深入,唯獨探討起“優秀人之聚集地”老張頻頻搖頭。

中國13億人口大國,人才輩出,各行各業高手層出不窮,老張卻讓金融行業“怪象”嚇到,他說有兩件事像是在揭露中國優秀人才為什麼會聚集金融圈。

一件事:參加高中母校講座

這原本是趕巧碰上的事,奈何讓老張狠狠動了一下腦筋。高中讀的學校剛好趕上學校儀式,老張作為校友被邀請去了一場講座,主講人是算得上榮歸故里、小有成就,現在也是在華爾街混出點名堂。

進行到一個投票環節(學生想從事的行業),唱票發現得票最多是金融,其次為互聯網,主持人現場還抽了幾位臺下同學提問,從事金融的同學還真不少。這一現象令老張訝異了許久,高中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打金融的注意了?

為什麼中國學霸那麼多在金融行業?

cfa

二事件:參加線下朋友圈

此事過後,老張被一位八百年不聯繫的老同學邀請去了一個線下聚會。大咖雲集、群英薈萃,他們或西裝革履或氣場十足,雖不盡然是清北復交,但絕大部分是碩士及以上學歷,甚至各國海龜都能湊成一桌,專業排名也大多全國T10。

轉了一圈,老張發現這些大大小小混得好像都不錯的人,基本都在金融,哪怕是不同系別不同專業也都在做金融,工科理科,數學管理,經濟財會,甚至學美術搞設計的也都來做金融。

這怕是要天下大亂了,怎麼全中國優秀的人都來做金融了?

金融好在哪,怎麼個好法?

人人都說金融多金,高薪又體面,但這也都是大眾的說法,真正的美好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感受到的。金融行業的規模、產品以及涉及領域,發展到哪裡又有怎樣的勢頭?整個金融行業的從業者生存狀態怎樣?眾所周知的薪資漲幅?

老百姓能接觸到的,只能是“經濟形勢不好,需要穩定”、“金融風險缺口變大,需要觀望”、“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P2P前景可觀,可這一行就是不好進”一些話題。真正金融圈的人、金融圈的話題他們很難遇見、聽見,不在一個頻率上,何來對話?

可金融圈還是那麼興旺發達,日夜瘋狂,不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去了金融。

老張一位互聯網朋友不樂意了,說金融才不是什麼朝陽行業,現在最火的是互聯網,對人才吸引力最高的是互聯網。也不盡然,我是發現做互聯網的人思維都比較複雜,內心世界也比較豐富,他們善於在心裡造房子、編故事。

金融不同,它是在外面造房子,金融者的思維偏簡單,往往只是甲乙方的深度對話,他們善於在現實世界造夢、解夢,他們的人際網非常發達。沒了網絡,互聯網人一分鐘也活不了,可就算沒了手機,金融人一樣吹盡牛逼、談天括地。

這就是鋒芒畢露的金融人,他們可能是學霸,也可能是某某家,最終走向人生重點的時候,他們一定帶有滿世界的野心,走進另一個世界。

許多演員和名人都有副業,房地產、投資、服務業等染指多個領域,據我所知的有任泉正式息影從事火鍋行業,張泉靈正式從央視離職從事金融業,那些個一邊演電視一邊做投資的大佬們,誰都不知道他們有多少資金來源。

甚至,體制內也有不少人早已踏入金融圈內,你大叔大媽早已不是當年的大叔大媽了。

人才為何集聚金融?

為什麼中國學霸那麼多在金融行業?

cfa

第一、中國的大經濟環境

市場需求決定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影響市場需求。大環境下,市場對人才從文轉理,一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唱響大江南北,很多家長甚至抱著“不給孩子補理科就是害了孩子”的想法,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去理科班。

文科的就業環境確實不比理科的多樣化與廣泛性,這是客觀事實,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糾正,那理科的選擇除了計算機、互聯網不就是金融財會了麼?

互聯網的滲透,各行各業產生鏈接效應,而金融被衍生出來的附屬產品與領域正在逐漸被認可。國內經濟環境,跟隨全球化與全面對外開放兩大主觀性政策步伐,正一步步努力發展出有特色的、自己的經濟之路來。人們慢慢對經濟恢復了信心,而資本積累的過程裡,少不了對金融的探索,生活條件好了,手裡閒錢才會多,人們也才會衍生出投資的想法。

這一點,確認中國高端金融人才存在匱乏度。

 第二、外來思維方式滲透

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國際金融思維不斷滲透,各國之間許多理論已經不分你我,一些國際證書與考試正一步步取得國內僱主的認可。如CFA證書、CFA考試,每年參加考試的人數,通過的人數,引進與培養出來的人數,很好的證明例子。

特許金融分析師成名於國外,揚名與國際,現已被國內市場認可。為跟上時代節奏,中國市場逐漸拉近與國際間的差距,將包括但不限於人才標準等抬高至國際水平,這是全球性的金融市場。

 它無形中將職場高度提升、將人生目標擴大。

作為外來物,很多人被其“迷惑”且“降服”,無可厚非,它包含的工作技能、知識等均是國際水平,一邊讓國人認清自己的渺小,一邊將國內金融人“改頭換面”。

還有一說,金融圈能讓優秀人獲得更多、得到更多。

在金融圈能得到能力得發揮、能得到相應的回報、能短時間內拉開層級之間距離,俯瞰是中國人最享受的姿勢之一。其他行業中,高低人才之間的差距也就在十幾萬以內,而在金融圈,少說百萬,多則千萬,甚至一些人脈廣、能力強的金融圈身家過億也是事實。

金融圈有著無可比擬的概括性。

它之所以能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因為高門檻與高專業度。證券從業、銀行從業均是上崗之保障,它能讓人提起征服的慾望,也能讓人不減追求的興趣,這是一個行業的魅力所在,而且它也是包容的,法律、分析、投資、公關等應有盡有。

行業之“怪象”到底是市場之福,亦或是社會發展的最終處,老張不語。可能多年之後的中國金融又是另一種景象,而現今的繁華想來也是社會趨勢之一,他老張依舊是高頓CFA考試研究院老師,負責傳道授業解惑之人。

CFA備考資料:

CFA官方教材(CFA Curriculum)(約3500頁)、CFANotes(約1500頁)、CFA一級中英文教材、CFA精要圖解、CFA協會道德手冊(Standards of Practice Handbook)、歷年MOCK以及考試專用計算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