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市公司一起成長和收穫

2018年是中國股市風清氣正的元年。在股指波動過程中,一方面績優股持續受到市場的青睞,另一方面問題股、垃圾股和欺詐造假股正在被市場淘汰,股價下跌,交易量萎縮。

目前,我國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正在轉型或者面臨虧損的壓力。我們理解和寬容上市公司出現短期虧損,但是,我們絕不允許上市公司造假和欺詐,只要發現上市公司造假欺詐,市場一定會讓這種上市公司成為“殭屍”。

2018年7月11日我發表《培育一大批偉大的公司》一文後,我收到一位朋友來信:“我買了XXX,認可它的成長性,但是這次股價卻跌的很慘,道路崎嶇,一路泥濘。”

不論上市公司的業務是B2B還是B2C,最終的下游產品都會是B2C。在小米成立之初,雷軍等創始人幾乎每天在網上跟“發燒友”們聊天,傾聽他們的需求,小米設計的產品一定會滿足他們的需求。小米1手機上就貼著“為發燒而生”的薄膜。所以,小米公司成立第一年的銷售額就超過100億元。

在我調研的上市公司中,有的上市公司正在轉型。在我與上市公司高管和研發人員交流中,我經常作為一個消費者談我的需求,我的夢想,甚至我的奢望。上市公司的高管和研發人員告訴我,這對他們確定研發方向和轉型非常有幫助。在我們不斷的交流中,我更加熟悉和了解上市公司,能夠大致判斷出這些上市公司的價值,雖然當下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被“腰斬”。

我希望上市公司能夠像當初小米公司那樣,建立一個交流平臺,投資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提出各種建議。通過這些交流,不僅有助於上市公司提高盈利能力,而且有助於投資者充分熟悉和了解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做出比較準確的價值判斷,做出比較準確的“買入”或“賣出”決策。

我也遇到正在虧損的上市公司,而且虧損有擴大的趨勢。面對正在惡化的經營狀況,上市公司高管非常焦慮。我發現,面對下游的上市公司虧損,上游的上市公司正在與下游公司討論研究解決虧損的方案,而且解決下游公司虧損方案竟然成為上游公司的一個市場機會和利潤增長點。作為旁觀者,我可能看到的結局是上下游上市公司一起成長,虧損將過去。

目前,除了一些市場公認的績優股的股價依然保持“昂首挺胸,巋然不動”以外,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價下跌、“腰斬”或破位。在這些上市公司中,有些上市公司將成長為像格力電器一樣的績優股,當下的股價可能成為歷史大底。投資者如何從眾多的上市公司中,識別出具有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比較便捷的方法就是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多溝通和交流,出謀劃策,熟悉和了解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一起成長,由此投資者會比較準確地估算未來的投資收益,不會被當下股價波動所困擾。

與上市公司一起成長和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