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41岁)

【题解】

玉林禅师41岁那年,春季在江阴为其母缪太夫人寻找葬地,夏天在敔山安居,秋天归报恩寺,冬天探望大雄寺曾经的书记与然纬公。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上:41岁)

【原文】

顺治十一年甲午,师四十一岁。

春杪于江上觅葬地。度夏敔山。

按,师《大雄关室记·振衣》云:“丁酉五月乙卯,坐关室南轩,松梧交阴,清风徐来。忆甲午度夏敔山,如别一世界。”

至秋方归“报恩”。冬十月,闻与然纬公疾欲革,即理舟往视。

按,师《悼石头纬书记·序》云:“纬书记乃甲子孙自修孝廉,世居留都,令广之阳江。归,值申酉之变,偿素事空王之志,披削于本京清凉寺。一钵游方不复问家,十载丛林,饮食起居,力与众俱。后过余杭之悬溪,为士子所留,遂寓锡于溪上之庵。一日示疾,即不食。道人闻之,兼程往视。至则喜形颜色相对,一日夕,吉祥而蜕,是某年某月日也。”

【今注】

申酉之变:指1644年甲申明朝国变,崇祯帝在北京自杀;以及1645年乙酉江南变故,南京弘光朝迅速颠覆。二事相连,合称“申酉之变”或“甲乙国变。”

【今译】

1654年,41岁。

一直到暮春,都在江阴觅葬地。夏季,在敔山安居。

根据玉林禅师《大雄关室记》记载,1657年农历五月乙卯,坐在关室南边的轩室,松树和梧桐的树荫交织在一起,清风吹拂过来。想起1654年夏在敔山安居,就好像另外一个世界。

到了秋天才回到报恩寺,入冬十月份,听说与然纬公(大雄寺书记,兼任院事)病危,就乘船前往探视。

根据玉林禅师《悼石头纬书记·序》记载:纬书记是举人,世代都居住在南京,从阳江回来时,正好遇见申酉之变,于是偿还事奉佛祖的志愿,在南京清凉寺剃发出家。托着钵盂,游历四方,不再问及世俗家庭,十年都在寺院里,饮食起居都和大众在一起。后来路过杭州悬溪,被当地士子挽留,于是暂住在悬溪上的草庵。有一天,示现生病,从此不再饮食。玉林禅师听说后,就日夜兼程前往探视。见面后,喜形于色,互相问候。在一天傍晚,安然逝去,瑞相现前,在某年某月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