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老兵村支書張東堂帶領羣衆脫貧致富記事

新华网:老兵村支书张东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记事

為黨贏分 為民解難

——老兵村支書張東堂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記事

他放棄退伍後留城機會,連續41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身患癌症後,他仍強忍劇痛,帶領村民開荒1.3萬畝,招商引資逾3億元,村民目前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群眾被他“為黨贏分、為民解難”事蹟打動,贈匾稱他是“新時代的焦裕祿”,並將其事蹟刻碑……

他就是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四龍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東堂。

新华网:老兵村支书张东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记事

懷揣救心丸和止疼藥

帶領村民建起經濟林基地

四龍廟村位於豫西北貧瘠的深山中,曾經是出了名的特困村。1977年,當兵7年的張東堂退伍後,看到家鄉父老仍生活在貧困之中,毅然放棄留城機會回到農村。擔任村幹部的張東堂帶領群眾開荒築路、架電通渠、廣植林果。截至2008年底,四龍廟村實現了脫貧。

2009年,正當張東堂意氣風發帶領群眾奔小康時,被確診為膀胱癌。術後昏迷了4天的張東堂,甦醒後仍想著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看來,四龍廟村要想富起來,必須要有成體系的產業。他萌發了一個大膽想法:成片種植明清兩朝奉旨進貢的牛心柿樹。

出院後,張東堂帶村幹部到陝西富平學習規模種植柿樹的經驗,拿家裡給他治病的錢買柿樹苗免費提供給村民,並帶頭種柿樹。

然而,窮怕了的村民擔心失敗不敢種植。那段時間,懷揣止疼藥和救心丸的張東堂,因為尿血,每天要換五六條內褲。他白天刨坑種樹,晚上還要給不願種柿樹的村民做思想工作。

看到張東堂身患癌症還在為大家操心勞神,很多村民為之感動,紛紛在自家好地上種滿柿樹。張東堂又趁熱打鐵,帶領村民大量種植連翹和花椒。半年後,四龍廟村經濟林基地初具規模。

“從張書記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品格。”村民宋希剛說。10年前,宋希剛強烈抵制種柿樹。張東堂先後10餘次到他家做工作,並忍著病痛陪他到荒山上挖坑種樹。如今,宋希剛種植的花椒、牛心柿和連翹到了果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忍著癌症惡化劇痛

把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

四龍廟村群山環繞,綠水長流,旅遊資源豐富。剛建完3000畝經濟林基地,張東堂又開始推進“旅遊興村”規劃:2012年,從鄭州招商,投資在村周邊荒山上建一個近萬畝的觀光采摘園;2013年,從北京引資,環村重修曾被洪水沖毀的漂流渠。

“在癌症惡化時還在為群眾脫貧東奔西走的書記,我們信得過!”聽說張東堂是一位帶領鄉親致富不輟的老兵時,前來投資的兩家公司董事長這樣說道。

醫生曾診斷張東堂活不過5年,他卻對此一笑置之:“活著幹,死了算。”由於極度勞累,張東堂病情不斷惡化。一天,正趕工期的他突然昏厥。甦醒後,他掙扎著還要上工地。面對勸阻,他說:“我的時日不多了,要一天趕出兩天的活。”

2014年,四龍廟村迎來大豐收:櫻桃、核桃採摘觀光園建成,投資方招聘200名村民入園打工,每人年收入約1萬元;漂流渠當年吸引40萬遊客,吸納45名村民就業。這兩個項目還帶動了農家樂和特色農產品銷售,村民擺攤開店,生意火爆。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僅半年,張東堂就從山西引進一個集果園、冷庫基地和柿子醋基地於一體的立體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投產後,將實現千餘村民人人都有崗、戶戶可分紅。

爭分奪秒為黨工作

打造一個“為黨贏分、為民解難”的“鐵班子”

為回村參加“開漂儀式”,張東堂身掛引流袋,趕100裡盤山路,疼得滿頭大汗;為帶頭開荒種柿樹,他晚拆引流袋一個月,導致尿道粘連;籌資新建大型漫水壩、協調經費實施安全飲水工程……每一天,張東堂都在爭分奪秒地工作。

“四龍廟村脫貧成效明顯,關鍵是有一個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好支書。”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說。

2018年初,張東堂病情惡化,常因疼暈被緊急送醫院救治。5月初一天,被再度從死神手中救回的張東堂做了“最後交代”:無論任何時候,黨員都要帶頭為黨贏分、為民解難,群眾都要聽黨話、跟黨走。

村民王希貴去世後,步履蹣跚的張東堂帶著4名黨員,從打墓到抬棺,全程操辦老人喪事,並立下規定:孤寡老人喪事,皆由村委會承攬。

前不久,富裕起來的村民贈匾給張東堂,將他患癌10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事蹟刻碑。

如今,“為黨贏分、為民解難”已成為四龍廟村黨員立身準則:村主任陳保松自購汽車、複印機服務村民;委員王保雲擔起外送村民出山看病之責;27名黨員結對幫扶78戶群眾……

2018年初,張東堂被評為河南省“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張東堂用41載帶領群眾脫貧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展示了永不褪色的軍人風采,他是千萬個優秀退伍軍人紮根農村建功立業的楷模。”三門峽軍分區政委孟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