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談吃》:晚清貴族招廚子,考試只考兩個菜,合格就用

《唐魯孫談吃》:晚清貴族招廚子,考試只考兩個菜,合格就用

《唐魯孫談吃》:晚清貴族招廚子,考試只考兩個菜,合格就用

唐魯孫,知道的人並不多,然而他談論美食的回憶,封面上冠著“中華談吃第一人”。如果就所談食物的稀罕精妙程度來說,這個稱號倒也不假。他是晚清貴族的出身,鑲紅旗的八旗子弟,兩個族姑祖母入宮做了光緒的珍妃、瑾妃,用現在的說法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加富二代”。雖說生不逢時恰好碰上變天的年代,但沒落歸沒落,家族的底子還在。

他從小出入宮廷,吃了不少現在聽也沒聽過的好東西。據說唐魯孫家裡招廚師,就考兩個菜,蛋炒飯和青椒炒牛肉,合格就用,小至家常打滷麵也不能馬虎,要滷不澥湯才及格,再一次印證了“把最平凡的菜做好才最厲害”的真理,這裡的兩個菜,能做好的拿現代人來說,也不易。

唐魯孫聊的吃裡邊,有特別千載難逢珍稀奇妙的,比如同和堂的天梯鴨掌、宜興的膩痴孵、燒黃香管;有考驗烹飪功力的銅鍋蛋、水晶肘、冰糖豬頭;有講究食材鮮的河鮮冰碗、藤蘿餅、白果羹、菊花鍋子;有非常接地氣的泡菜罈子、辣豆瓣醬、炒豆腐渣。粗粗一看,基本可以稱之為“聽上去好吃但再也吃不到的食物”,民國時局動盪,但單看吃這一項,就有種萬般繁華的末日盛世之感。這位晚清後代雖要自己工作賺錢,可憑著那圈子和人脈,書裡許多都是一般人吃不到如今也早已銷聲匿跡的特供好東西。

《唐魯孫談吃》:晚清貴族招廚子,考試只考兩個菜,合格就用

用北平的話來說,唐魯孫還真是個“吃主兒”,而且能伸能縮,吃得雜又鑽得深。雖然寫的食物沒有汪曾祺筆下的親切平易近人,但他是真平等客觀地品評,不管是路邊擔子上挑的豆腐花,還是某達官貴人請客的八寶神仙蛋和熊掌,舌頭一嘗立顯高下。你看當下有些美食作家寫吃的,“一餐才一百六十八元的早餐”,相比之下是不是有點故作姿態呢。

問身邊的家人朋友,覺得薩其馬感覺像是哪裡的零食?有說上海的,廣東的,還有歐美的,這可能跟後來批量生產後用蘇式廣式做的推廣有關。但其實薩其馬是正宗的滿洲點心,要求做到軟而不溶,松而不膩,隱含奶香才合標準,據作者說他在臺灣吃到的薩其馬跟舊時北平的完全兩碼子事。這裡隱含一種食物隨時代變遷的脫胎換骨,跟社會朝代歷史一樣,一不小心就被洗白,洗得只剩下空洞的名字了。

再看好多篇的結尾,很有潛意識的下筆。如“比起臺灣的拉皮,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臺灣雖然也吃得到,但就不是那個味啦。”人都有一個回不得的故鄉,對很多出街打個醬油被抓壯丁到海峽對岸的人來說,幾十年的思量裡,故鄉的一碗小米粥都被美化成海島難得的珍饈美饌。等到有機會回去一嘗,還是不肯承認記憶出了差錯、美好的食物,跟想象中充滿浪漫氣息的民國年代一樣,只留在紙上和記憶裡了。

《唐魯孫談吃》:晚清貴族招廚子,考試只考兩個菜,合格就用

看汪曾祺《故鄉的食物》時,好像還能學著弄幾樣小菜來解解饞;但唐魯孫系列幾乎是純粹過眼癮,鍛鍊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感嘆一下好景不復。但若知道曾有過這樣一個好的年代,望梅止渴也未嘗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