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清时的中国,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

川军六十六师冯天魁


西方列强离中国较远

西方列强在物理距离上是离中国较远的,那时候八国联军侵华都派上了被殖民国家的人。所以他们真的想要殖民整个中国,他们国内是需要调派大量兵力过来的。


利益不均的问题

西方的列强们都是各怀鬼胎,不能让对手们多得一分一毫。俗话说,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因此西方列强还牵制了日俄的全面侵华。各方最终妥协让清政府当傀儡政府。


人民的抵抗

我国的人民虽然当时还是一盘散沙,但是抵抗洋人入侵的还是不少。前面也说了,洋人在划的兵力和武器物资本就不多,中国这么多省这么多人,而且有很多抵抗,洋人的完全殖民念头是无法实现的。


综合当时的局势和综合各方面原因,各个列强间的角力,既然无法完全殖民中国,那么就把清政府完全沦为了他们的傀儡政权,从而进一步的赚取他们的利益。


淡看天上月


中国靠大,日本靠强,泰国靠巧

近代以降,亚洲许多国家都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唯有三个国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运,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另一个是泰国,关于这三个国家为什么能够避免被殖民,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靠大,日本靠强,泰国靠巧”。

那么,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对近代中国有殖民野心的国家有很多,但是最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殖民中国。历史上,中国曾经很多次亡国,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如宋元易代,明清易代,但是那只是民族之间的政权轮替,与近代西方国家想要对中国实行的殖民不一样。自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先后与列强之间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等大规模冲突,虽然中国所遭受的损失一次比一次大,但是最终都没有使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广大、均势、奋斗:


当然,首先就是因为中国足够大,无论哪个列强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吞并中国,西方列强多是通过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重要城市设立租界的方式来对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施加影响,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所以列强们都倾向于保留中国的中央政府,意图实行以华制华,但是实际上即便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次,西方列强乃至日本在中国形成的均势也是导致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原因。英法美日等国之间,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实力独自占领中国,因而在中国形成了均势,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另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过大,这就很好的避免了中国被殖民的命运。

当然,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的奋斗与努力也是避免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如果单纯够大,而内部一盘散沙,像印度那样,仍然不能避免被殖民的命运。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爱国志士,在抵抗侵略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奋斗不息,中国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青年史学家


科学的解释要有一般性,不能搞特殊理论或者套儿中套儿逻辑!

我们在“无佣网”头条号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就能解答这个“为什么清政府没有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问题。在考虑一个现象时,不能用事实来解答事实的“套儿中套儿逻辑”,而应该分析造成现象发生的局限是什么,这才是科学的解答!我们反对使用民族性、道德性、价值观等这些根本无法事实证明的逻辑来分析现象,科学的标准就是一个理论要经得起事实的推敲,如若被事实推翻,就说明逻辑有问题。那些受使用民族性、价值观来分析问题分析历史的人,放在这里对,但为何放在那里又是错的呢?这就相互矛盾了。也就是说,科学的解释一定要有一般性!

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国历经四代人终于走向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征程当中,在此期间也失去了外蒙到朝鲜以北的大片领土。无佣网在周末时间带大家回到十九世纪那个世界大势当中,从科学的角度来重新解说那段民族历史,同时厘清目前对于历史上种种误传的解释。就让我们从19世纪展开吧!

1、英国霸权思维助日不落帝国成型

英国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的所有的温暖区域扩展。"这是不是事实?

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英国人经过几代人的积极进取先后取得全球海洋霸权以及陆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国最终成型。在一八五〇年,英国人在世界范围内控制的主要地区有欧洲的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非、中东到南亚的战略突角--印度、澳州大陆和新西兰、北美大陆。英国人所有实控区内人口总和超过四亿五仟八佰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英伦三岛的人口仅两仟七佰伍拾万。相比之下,当时中国人口约四亿三仟万。

英国海军控制波罗的海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法国和俄国威胁英国,同时保持两强在欧洲大陆处于均势,维护自己对于北欧大陆的控制。在地中海到黑海一线,英国在保持地中海沿岸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对手,防止结盟把威胁英国人南下和东进,而在黑海的存在就是防止俄国获得黑海出海口,阻止俄国的快速崛起。英国人对于欧洲大陆的均势战略一直保持到19世纪末,直到英俄在中亚的争夺战中败北而结束。

顺着非洲大陆南下,南非是英国必须控制的战略重地。南非连接着大西洋和印度洋,是在埃及苏伊士运河(TheSuezCanal)通航前很重要的海洋航运交通枢纽。在中英鸦片战争前后的风帆动力时代,商船和军舰都需要停靠岸边检查和维修以保证船体安全,人员需要休息并补充饮水和食物,南非的地理位置极佳,多处位置适合建设港口,英国人必须控制这个向东远望亚洲的"南非角"(英国人语)。

再来看美洲。英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部和美洲大陆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上与欧洲大陆更近。由于英国整个国力的局限,其对于欧洲大陆的控制只能采取均势平衡,而对于美洲特别是无主之地的北美区的控制相对来说就采用实控了,但我们知道在十八世纪末美国通过联合欧洲大陆的法国人打败了英国人取得了独立,但英国人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又联合美国人打败了法国人,主要思路就是防止法国从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对英国本土形成夹击之势,防止法国坐大因此支持美国向西扩张。很多人不理解英国人为何在美国人向西扩张时全力支持态度,都认为英国人脑子短路而导致美国坐大,其实不然,在当时情况下,若英国再对美开战,美法的东西夹击会让英国本土如坐针毡更快速的瓦解其全球霸权地位,所以英国人的精心计算下让默许了美国向西扩张,美国人也很懂得英国人害怕什么就承诺什么,双方一拍即合。

2、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均势战略

英国人对于全球霸权的经营中使用的均势思维在远东这片土地上再一次应验。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俄国人一直想在黑海寻找出海口,把经济贸易及人员往来向欧洲伸展来获取利益。当时的德意志帝国还未统一,中西欧国家与俄国在欧洲大陆在英国人的运作下保持均势,俄国人就把目光放在了黑海这片海域,但周围的几个大国都坚决反对,之后就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当然,霸主英国为了维持该地区的均势而助力其它国家向俄国宣战和战争协助,而其它国家也愿意在英国的支持下反对俄国坐大威胁自己的生存。

俄国人的眼光开始全力放在远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俄国、英国、日本以及后来德国、法国和美国成为搅动远东地缘风云的几方势力。先来说说"远东"这个地缘概念。站在西欧地理上往东方看,把如今的土耳其称为"近东",直译为"近处的东方",把波斯湾周围的一片地区称为"中东",直译为"不远不近的东方",把东亚中日朝到东南亚这块区域称为"远东",直译为"遥远的东方"。要注意,这三个词并不是严格的地理词汇,仅仅是口语,但无佣网为了表述方便,借用了这三个词汇。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获取不冻港,但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人把眼光投射到远东的东北亚这块土地,企图通过获得朝鲜和大清的东北三省获得不冻港。在经过近四十年的等待后,由于铁路的出现,俄国人终于有机会随意的翻越乌拉尔山通过铁路深度搅动东北亚这块地方,如果铁路修建成功,俄国至少可以扩张自己的东北亚的存在,影响英国的全球利益。

俄国人在十九世纪末开始修建西起莫斯科,西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铁路线几乎横跨整个亚欧大陆。以铁路为纽带,俄国的崛起似乎势不可挡,英国人为了防止俄国对于其霸权的挑战,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寻求帮助清政府发展中国军事力量,试图让中国更强大一些以抵挡俄国人独吞中国威胁自己的全球霸权。为此,英国人在支持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同时,也在其控制下的印度试图向北边的青藏及中亚地区积极扩张以抵挡俄国人南下的压力。

可以说按无佣网有关专家的说法,远东这片区域,由于英国人鞭长莫及,消灭大清国后面临运营成本高收益低的局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控制清政府来控制弱势的大清国比消灭后让俄国独食要好--这就是霸主的全球"霸权思维"!"霸权思维"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实例,但是由于中国统一的时间太久,到了大清几代人中,很少有人能够想起来了,运用更是困难重重。

3、英国人支持"洋务运动"

在中英两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不是英国而是俄国,英国本土距离大清国比较遥远鞭长莫及,只好采用控制清政府来控制整个大清的办法服务自己的大局利益。所以我们看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只割让了地理位置重要的香港岛作为其殖民地,而不灭掉清政府占领大清国。但是,英国人也注意到,大清国北面的俄国在步步蚕食中国领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20多年里,获利最大的并不是英国人,而是俄国人,俄国人逼迫清政府割让了大片领土。

英国人经过一番利害计算后,认为必须要扶植大清国加强实力来协助自己抗衡俄国对自己的挑战,英国人开始寻求帮助清政府发展铁路大动脉和军事工业,让大清国帮自己分担俄国从中亚到东亚一线南下的压力。

4、英俄争霸导致日本崛起

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按照英国人的计算率先发展铁路,而是发展海军,先后建立了北洋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但是由于李鸿章一代人并没有全局思维,也并没有发现铁路出现的时代意义,这也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英国人、俄国人和美国人对铁路感触最深。英国人发明的铁路,首先威胁的就是英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在铁路出现不久,美国人就通过铁路把东西两端的国土连成一片,整合资源全力发展经济和海防力量,欧洲大陆也企图大力发展铁路来降低运输成本推动贸易发展,壮大国力。俄国人则通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获取远东的铁矿和煤炭资源,发展工业壮实国力,这一切都被英国人视为威胁,当然大清国的命运也在此出现了重大转折。

由于大清国的洋务运动没有优先发展铁路这项能够一举改变自身弱势地位的正确举措而优先发展海军,导致大清国放任拥有巨量的煤炭而不用,同时也失去了整合国内经济资源的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大清国领导层的眼光短浅,采取了消极的内海防御战略,等于直接让出了朝鲜半岛和连接日本与朝鲜半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对马海峡。日本人看到英俄争霸时机里英国的全球霸权考量而采取与英国交好,希望借助英国势力来帮助自己扩张朝鲜半岛到大清东三省的地盘,同时能够帮助英国抵御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因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行动会导致日本人永远龟缩在狭小的岛屿中。

其实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前就开始放眼世界,逐步考察大清国和西方列强各国的状况,本想联合大清国抵抗西方列强和美国对日本本土的蚕食,但考察之后发现大清国的领导者们已经失去了从全局看问题的思维能力且大清国国势日衰,日本遂考虑运用"远交近攻"战略联合列强壮大自己的力量,蚕食大清在东亚的利益。日本从蚕食并控制了琉球群岛开始了它作为大国搅动世界风云的征程,利用中法战争之机削弱大清国的军事力量(日本支持大清国对抗法国与英国支持大清国对抗俄国是一个道理),日本对甲午海战时间的把握就是在英俄在远东的争霸战开始不久后实施的。日本人在二战后总结历史时说日本有三次以国运相赌的历史,其中之一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了,当然赌赢了,大清国割让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岛到朝鲜的整个利益。

日本人第二次以国运相赌的是"日俄战争"。由于俄国人在远东的积极扩张,吞并了大清国东北全境和朝鲜,英国一直保持的远东均势平衡被打破,在英国霸权的运作下,除法国外的其它国家均支持日本对俄开战,让日俄在远东保持均势,以其从均势中获利自己的国家利益。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但马上日俄均认识到日俄不能相互消耗否则英国为首的几大列强会坐享其利而握手言和。日俄在东北展开了一系列和谈,和谈的目的就是双方如何划分各自在东北的利益问题。伊藤博文在哈尔滨遭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写照。

大清灭亡后,又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日本人在纵观全球局势的思维考量下暂时停止了在东亚的军事行动,暗地里不断进行渗透,直到一九三一年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间里发动事变控制整个东北三省驱赶俄国势力,这一次又赌对了。但是,由于日本人的野心膨胀,悍然发动了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反抗,日本放弃了步步蚕食他国利益的传统妄图灭亡中国。结局大家早已知晓!

5、结论

今天,无佣网带大家回首那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时,只是希望大家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只要也只有努力进取方可至强当至胜,除此之外,并无他途!


无佣网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列强为什么要有殖民地?

殖民地相对于列强来说,主要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西方列强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控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殖民地能给列强提供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商品倾销市场,一个是廉价的资源。

对十九世纪前期的西方列强来说,主要缺乏的是廉价的资源,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而到了十九世纪晚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列强更需要的是市场,而不是资源。

也就是说,前半期是供应不足,需要从殖民地掠夺,后半期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更需要开发新的市场。

所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列强对殖民地的需求情况是不同的。十九世纪上半期之前,列强对殖民地都是以低廉的成本进行控制,然后进行竭泽而渔的掠夺。而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大多数列强更需要能够商品倾销市场,而不是直接掠夺资源来进行生产。

当然,对于后发现代化的列强来说,他们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倾向于能够建立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例如德国和日本,意大利,他们都更希望得到更多殖民地。但这时候能够瓜分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已经被瓜分完了,没给他们留下多少。所以,他们需要发动战争,从帝国主义前辈手中夺取殖民地。

中国被打开国门的时候,与非洲或者拉美那种殖民地完全不同。虽然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经济上落后于西方列强,但是中国的政治并不能算是特别落后。中国有成熟而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机器,有成熟发达的文官官僚体系,有自己的文化,而是以此为傲。

所以,对列强来说。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完全的殖民地,就意味着要投入极高的成本,甚至会超过他们能够获得的利益。这对志在获取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列强来说,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

相反,只要他们能够以武力威胁和敲诈清政府,迫使清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开放市场,并且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列强虽然也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但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而不是彻底推翻清政府。甚至于在清政府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宁可帮助清政府继续维护统治。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我们如果看看晚清历次丧师失地的反侵略战争中列强投入的兵力,就会感到很屈辱,因为对方完全是用武器和军队之间的代差优势非常大,所以他们投入的兵力往往很少,也可以获得碾压式的胜利。

而且,在中国国门被打开的时候,列强之间的均势已经基本达成,谁也不愿意冒险投入巨额的成本来推翻清政府。只有临近中国而且是后发现代化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和俄国对中国有领土诉求和征服欲望。但这是不符合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的,他们就会出面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三国干涉还辽。在英法俄三个列强的压力之下,已经通过战争占领并且得到清政府同意占领辽东半岛的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晚清时代的中国虽然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却没有变成完全的殖民地,至少统治中国的并不是列强派驻的总督之类,而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政权。

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初期被打破了。尤其是再一战之后,列强实力受到严重损失,从而也失去了压制日本的扩张冲动的能力,所以日本成为了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试图全面征服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


萧武


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把,对内与对外。

一、就西方列强角度来说。

1、晚清时期,列强集体涌进中国,瓜分利益。其中就包括日、俄、英军、美、法军、奥匈帝国、意大利、德国。在当时都是属于时间强国,相互牵制,就当时局势,不允许中国成为哪一个国家的殖民地。

2、在列强当中,靠近中国领地的就只有日本与沙俄,其余都在西欧,距离太远。沙俄内部斗争不断,属于二流列强,而日本在当时仅仅只是英国扶植的代言人,都不足以使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

3、列强侵略中国,除掉不能吞并中国的日本和沙俄,更多的是在于赚钱而不是圈地。他们更希望中国是一个原材料的采集地,加工地,销售地,然后带回去金钱而已。列强通过控制当时的晚清皇朝,比自己直接统治管理要简单的多。

4、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忙于各自战事,列强矛盾升级,为清政府赢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5、印度的殖民化,使得列强投入了太多精力进行管理与镇压反抗。吸取了教训

二、就中国本身角度来说

1、中国本身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主阶层。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与西方的资本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于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没有任何意义。

2、5000年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在君主集权的封建朝代,人们更愿意相信本地政府,使得清政府得到了延续

3、长期领先与世界文明形成的强烈自信心,激起了人们的反抗意识,其中就包括义和团起义、三元里抗英运动、抵制美货运动等

4、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才辈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就说过“瓜分中国实属下策”


笑尝历史百态


在世界近代史上东亚有三个国家在列强的侵略下尽力维持着国家的独立——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中国和泰国:日本是因为在实行明治维新后国力的提升以及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两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严格意义上当时的日本是唯一废除了同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而实现完全独立的亚洲国家;而中国和泰国则处于半殖民地状态,但毕竟没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那么晚清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呢?

1900年中国遭遇了由日、俄、英、德、法、美、奥、意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的武装侵略——这固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危机空前的时代,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因为视中国为肥肉,意欲染指分羹的列强实在太多了反而使中国被完全占领的概率大大下降——列强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勾结,谈不上任何交情可言,这意味着谁都不愿意其他列强通过对中国领土的占领而强大起来,因为这将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美国作为列强中的后起之秀之前在中国并无多少利益可言,因此不希望中国彻底沦为其他列强的殖民地,而是作为一个门户开放的市场,因为这样对美国而言最有利。日、俄两国则对中国东北地区包藏祸心,谁也不愿对方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获利过多。这一时期正是一战前夕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时期,欧洲的英、法、德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很难坐到一起商讨瓜分中国的问题。也就是说列强之间的矛盾牵制是中国避免完全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原因之一。

有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牵制这一外因,那么中国内部有什么原因使自己得以避免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吗?当然有——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意味着中国具有天然广阔的战略纵深。当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战略空间以换取时间,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持久抗战。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没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淫威: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冯子材在镇南关大破法军;刘铭传在基隆战胜法国将领孤拔;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一行前往西沙群岛巡视,在永兴岛升起中国国旗,以此宣告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正是中国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中国人民自身的抵抗成为了中国避免完全沦为殖民地命运的内因。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晚清时的中国,清政府的统治力量逐步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形势下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呢?针对这个问题,有书君认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清政府发起自救运动


在19世纪60到90年代,面对外敌入侵的威胁,以恭亲王奕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人士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进行的一场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虽然此次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在客观上,洋务运动确实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和国防的近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另外,在洋务运动期间,晚清政府组建了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曾一度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一支海军力量。之后,晚清政府继续大力发展海军,到了19世纪80年代末,清朝已经有了四支海军:南洋水师、北洋水师、船政水师和广东水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



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民间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发起救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各种起义。这些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用大刀和肉体与联军抗争,以英勇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地打击西方侵略者,从而阻止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这些民间救国运动,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军事力量所镇压不了的。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让西方列强意识到,虽然中国政府的抵抗力不是很高,但是民间的力量还是很强的,而且意识到中国还有强大的民族思想和民族凝聚力,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


3、中国领土很大

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清王朝的巅峰时期,领土面积达到了1500万平方公里,而欧洲面积只有1016多万平方公里,但欧洲就有几十个国家,而且每个国家的面积都很小。这些小国想完全占领中国这辽阔的土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4、中国人口多

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已达到四亿人以上,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5%以上,而西方列强国土面积小,人口自然也少,比如,当时已纳入世界大国之列的英国,人口也只有四千多万。所以,在当时,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想独吞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5、中国思想文化凝聚力强


然而,要成功守住自己的国家,单靠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还得有统一的思想文化,因为当国家有着强大而统一的思想文化,人们的精神力量就会变得无比强大,才能顽强地抵抗外来的侵略。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加上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造就了中国人无比的民族自豪感,每个中华儿女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而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吞并。所以,即使西方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根本无法动摇中国人的意志。


二、外部原因


西方列强彼此间有着利益冲突,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各不相同,同时也被互相制衡着。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谁都不能容忍某一个国家独吞这么大的一块肥肉,所以,他们只能各自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以美、日、德为主的新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他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中国的侵略上。

综上所述,西方列强根本就没有能力,也不可能独吞整个中国而使之完全变成某一个国家的殖民地,他们顶多也只能在中国领土上占领一些地盘而已。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十几年前我做历史老师时,每次讲“半封建半殖民地”概念时都十分痛苦,偏偏这还是近代史的第一课必须讲的。

本质上说,“半封建半殖民地”本身就是伪概念,是不应该套用到中国历史上来的。

中国不存在或者说,最起码在秦汉之后的两千多年是不存在封建社会的,封建社会的概念只适用于中世纪前后的欧洲,那是典型的分封制王国,可以说是封建社会。

但在中国,从秦朝推行郡县制后,其实是传统的皇权专制体系,和欧洲的封建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应该套用封建制这概念的。

殖民地概念也是如此。如果说美国殖民地或者拉美殖民地,殖民地嘛,移民垦殖,那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至于什么非洲、印度之类的所谓殖民地,就基本不怎么符合要求了。说到近代中国,几乎可以说完全不符合。

正因为如此,才会在殖民地前加个“半”字吧!然后,即便是半殖民地的概念,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别说一半,就是百分之一的殖民因素都不存在。

近代中国,以鸦片战争开埠通商为开始。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并不是鸦片销售,而是逼迫中国开口通商,通商就是做生意,和殖民没有关系。

也许有人说,不是有割香港、开租界吗,算不算殖民地活动?当然不算,不管是割还是租,西方列强都没有要殖民的想法,而仅仅是为了通商捞取好处提供方便罢了。

更何况,为西方人提供方便的弹丸之地,和中国偌大的疆土、海量的人口相比,其实是不值一提的,根本轮不到殖民中国,反可能会被中国化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应用到中国历史的解释体系尤其是中学教科书的概念灌输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或者直白的说,根本就是错误。

据说,这是马派历史学强塞给中国的吧,以至于沿用了几十年,也算是莫名其妙的奇葩一朵。

Ok,问题就解读到这里。要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和真相,欢迎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坑爹史册!

我是做历史普及的,不用谢我,应该的,必须的啊!


坑爹史册


大航海之前世界文明区有,欧洲基督文明区、西亚北非伊斯兰文明区、南非洲原始文明区、南亚印度伊斯兰混合文明区、东南亚佛教伊斯兰混合文明区、东亚儒家文明区、大洋洲原始文明区、美洲印第安原始文明区。

大航海兴起后,美洲印第安文明区因为长期孤立存在,无法抵御欧洲人带来的疾病,人口大量减少,再加上武器及战争方式落后首先被征服殖民。东南亚海岛国家较小,作为东亚与欧洲的贸易转运据点,也被欧洲国家征服殖民。大洋洲人烟稀少,也被殖民。

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虽有先进的火器,但在航海靠风的年代,投送物资及兵力相对困难,对亚欧大陆成熟文明区无法完全压制,只能占领小块殖民地做贸易据点和兵站。倒是走陆路的沙俄占领大片中亚北亚及北美阿拉斯加等人烟稀少的地区。

直到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率先从商业农业文明区进入工业文明区,其力量对其它文明区取得压倒性优势。自此,非洲因为没有统一集权国家力量分散被瓜分,南亚印度也是各邦力量分散被英国殖民,东南亚国家较小被英法联合瓜分殖民。

曾经强大无比的奥斯曼帝国,则因为民族众多无法产生向心力,国家被英法俄瓦解殖民,只剩下土耳其本土依然坚守。

回到提问,那么多的国家倒下,怎么中国这块大肥肉还没倒下:

1、相比印第安,我们中国历经灾难、劫难无数,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我们经历战争无数,不会轻易被打倒。

2、相比非洲,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世界文明先进地区。

3、相比印度,我们虽然有分裂的时候,但我们总能统一。相比印度,我们中央集权能从容调配力量,抵御他国进犯。

4、相比东南亚等国家,我们从黄土地走来,国家逐渐扩大。我们有平原也有高原,我们有沙漠也有草原,我们有山川也有河流。我们国家巨大无比,人口众多。

5、相比奥斯曼,我们民族众多,但主体民族一股独大。相比奥斯曼,我们文明历史悠久,民族向心力强。

说完我们没有倒下的内因,再分析下当时的国际战略环境

1、中国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迎来同治中兴,当时我们收复新疆,北逐沙俄,南驱法国,并建立了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可这一切在甲午战争后灰飞烟灭,八国联军来袭,环境急剧恶化:

2、但就在同时,德国1870年打败法国,1871年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欧州经济第一强国,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辞退俾斯曼大肆扩张海军,向外投送力量,扩张殖民地。

3、德国大肆扩张,法国战败,欧洲大陆战略失衡。英法联盟遏制德国,欧洲顿时成为一个火药桶。西欧诸强国开始收缩将力量集中到欧洲,同时英美返还庚子赔款助力清政府,捏合日清合作,在1904年击退沙俄入侵。

可以说,得益于这一系列战略平衡,再加上中国的身板,晚清才没完全沦为他国殖民地。


茶亭浪子


晚晴虽然政府弱鸡,但是,那毕竟是一个达到封建社会顶峰的政府。

看看那些被政府的殖民地当时是什么状态:

北美,印第安人,人口300~500万,有语言和文字但是没有大一统的王国,有点儿像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不过人家的语言文字还不是互通的。各个部落之间还相互攻伐。而且政治经济都是处于极度落后状态下。

南美,印加帝国,但是这个所谓的帝国其实也十分孱弱,没有马和适宜驯养的农业牲畜,使得这块大地上的农业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制约,也制约了他们变成更发达的文化,甚至于他们的王权都是有Bug的,殖民者绑架了王,因为这个王没死,所以按照规定他们不能立新王,所以他们就变成了无组织状态。这种王权的Bug在中国这种千年战事不休的国家根本不是个问题,但这可以说明当时他们的政治军事水平。

非洲就不用说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万年以来,也没有特别强势的帝国出现。

中国则完全不一样。

有严密的政治、经济组织。政府仍然可以有效行使一部分职权,关键是中国也有航海,并不是对外界一无所知。不会像印第安人第一次看到马有那种惊恐。

只是没想到洋鬼子那么厉害而已。

面对中国这种级别的文明,纯粹的殖民是不现实也是不实际的。要想赢就最好是鲸吞蚕食或者像英国对印度那样。英国成功了一半,其他帝国主义在中国没有成功,不过这段历史仍然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