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对后金的两场大捷,都发生在魏忠贤得势时期?

说起魏忠贤,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明朝的大奸臣,排除异己,独断专权,而且手段非常残忍,很多同僚都死在他手上,以至于当时人称“九千岁”,说白了就离皇帝差了那么一点点。由于当时的天启皇帝喜欢干木匠活,对于朝政荒疏,以致当时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为何明朝对后金的两场大捷,都发生在魏忠贤得势时期?

然而我们翻开历史书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魏忠贤真正独断专行的时候是从1624年开始的,而他是在1627年死的,也就是魏忠贤真正的得势仅仅三年多时间。而我们同时发现,明朝在1626年取得了宁远大捷,1627年又对后金取得了宁锦大捷,这也是明朝对后金的战役中仅有的两场大捷。

为何明朝对后金的两场大捷,都发生在魏忠贤得势时期?

这就很奇怪了,按说当时皇帝不理朝政,魏忠贤又是个迫害异己的大奸臣,为何偏偏此时明朝对后金取得了两场大捷呢?而且我们也知道,魏忠贤死前明朝内部也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而是魏忠贤死后两年爆发的,这又是为何?

为何明朝对后金的两场大捷,都发生在魏忠贤得势时期?

其实知道明朝灭亡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长期的两线作战让明朝没有钱维持下去了。而魏忠贤就有一个本事能弄到钱,那就是收税,而且收的是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和海税,主要征税地区在富庶的江南地区,而没有给农民加赋税,甚至还在各地遭遇天灾时免除赋税,拨款赈灾。辽东战场要钱有钱,要兵有兵,修城池扩军备,这才让袁崇焕能够放开手脚与后金大战,而不用考虑孤立无援的问题,也才有了两场大捷。

为何明朝对后金的两场大捷,都发生在魏忠贤得势时期?

然而反观明朝后期的祖大寿等人之所以投降,就是因为被围后无人救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明朝没钱,没有军饷自然没人打仗,就这样辽东战士依然守了很久,最后被迫投降。明朝没钱主要是东林党人不向江南富庶的地方征税,反而向内地农民加重税赋,导致农民起义,自然更加没有税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