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生活就是教育。並非孩子學不會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會了,結果孩子失去了學習這些技能的最佳時機。孩子是否具有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其重要意義。從發展角度而言,這代表著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主動掌握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使他逐漸脫離依賴或被動的互動,進而能在自己的意志中主動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面,不再只是依賴父母;在心理層次方面,它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的重要基礎。

測測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生活技能掌握的怎麼樣?看看下面的列表,這是入幼兒園之前寶寶應該達到的標準,你的寶寶做到了麼?

會自己吃飯嗎

2歲的孩子應做到:

1、吃飯時坐在位子上,不能隨意走動;

2、會自己用小勺吃,但允許在孩子吃的時候,給予一些幫助,如吃到最後時喂幾口;

3、不偏食、不挑食,對各種不同的食物都願意嘗試;

4、不僅僅吃液體和軟的食物,牙齒的咀嚼力比較強,能夠吃一些較硬的或纖維較粗的食物。

穿衣服行嗎

1、認識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後;

2、會穿褲子,會穿套頭的汗衫或背心,穿開衫時,只要教師稍稍幫一下;

3、會係扣子。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不會尿褲子吧

孩子會自己大小便,應做到:

1、當出現便意時,知道告訴教師;

2、會自己小便,男孩會站著,女孩子會坐在便盆裡小便;

3、萬一已經便出,會及時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換褲子。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能做到,那麼你應該從現在開始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能讓孩子學習的機會,讓孩子慢慢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處理能力。教孩子學習自己穿脫衣服、刷牙、洗手、如廁以及收拾玩具等等,只要不苛求,不僅能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負責任的習慣,還會幫自己省下許多力氣呢!

  如何在平日生活中,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呢?

1、拿杯子喝水

交給孩子塑膠或壓克力的杯子,讓孩子自己學習拿住杯子喝水。

2、走路

孩子扶著東西移步、獨自站立到邁出步伐走路,代表著他的世界理加擴大且豐富了。所以寶寶學會走路後,每次出門儘量讓他自己走路,避免抱或是坐手推車。上下樓梯也儘量讓他自己爬。

3、自己吃飯

對孩子而言,自己吃飯不僅僅是吃而已,還是一件新奇、好玩的事。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弄髒地板,衣服而自己喂孩子吃飯,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其實讓孩子學會自己餵食,比桌椅、地面整齊清潔要來得重要,父母可在地面、桌上鋪些紙或布,減少清理的麻煩,也可在他身邊,抓住寶寶的手引導他練習。

4、自己洗手

你可以給孩子示範你洗手的過程,讓孩子學習並加以聯繫。

5、如廁訓練

平時可安排孩子坐在馬桶上幾分鐘,讓他習慣坐馬桶這件事,提醒孩子要大小便時要告訴父母。剛開始孩子表示要大小便時,多半都已來不及了,對孩子的失誤,切勿責罵、處罰;當孩子學會上廁所動作時,給他肯定、鼓勵,讓孩子感覺上廁所是件愉快的事情。

6、穿脫衣服、鞋子

孩子到了二歲左右,喜歡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為孩子準備容易穿脫的衣和鞋,如釦子簡單的上衣、有鬆緊帶的褲子或裙子、粘貼式的鞋子等,並教導孩子簡單的步驟。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7、刷牙

可從帶寶寶一起購買牙刷開始。平時輿洗用品應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剛開始大人可抓住孩子的手教導,上列牙齒由上往下的方向,下列牙齒由下往上,裡外都一樣。接著漱口,然後以毛巾擦乾、完成動作,並將用具歸放到原位。

8、摺疊衣服

收下來的衣服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忙摺疊。孩子摺好的衣服,放在抽屜後,別忘了稱讚他,孩子將會越做越好。

9、收拾玩具

平時可在家中——固定地方,放玩具的置物箱或適當置物處,作為玩具的家。當孩子玩好玩具時,剛開始可牽引著孩子至玩具存放處,告訴孩子“玩具要回家”了,讓孩子將玩具放回玩具的家中,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當孩子完成後,記得給以正面以及肯定的鼓勵。

10、以語言表達

孩子還小時,會用拉、抱、指或發出其他聲音的方式表達需求,到了一歲以後,父母應鼓勵孩子多用語言表達需求,提供練習說話的機會。父母可示範說出完整的句子,當孩子能以語文表達需求,而父母也給以適切的互動時,孩子的哭鬧次數就會隨之減少。當然,適度給以鼓勵,仍是必要的。

 父母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應注意:

a、大人教導孩子時,應先示範給孩子看,而較複雜的動作,則應分段示範,以便讓孩子看清楚應該如何做。

b、分段示範時,動作應緩慢。

c、鼓勵孩子反覆練習。

d、任何練習在開始時,難免會因為不熟練,而出現一片混亂的情況,耐心教導孩子,勿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以耐心和愛心教導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中,過度的保護或一再地跟在背後收拾爛攤子,只會縱容孩子重複犯同樣的成熟而不自知,與其呵護他一路平安順利,倒不如培養他面對挫折的勇氣,訓練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處理能力的練習,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以耐心和愛心教導孩子,依照孩子的發展能力,適當地給一些機會,讓他動手做;做得好則給以鼓勵。初期指導時雖很麻煩、費時,但等孩子純熟後,他可能成為你的小幫手!

培養孩子的生活處理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緻的工作,進行這項工作,父母應做到以下幾點:

·要有耐心,不厭其煩。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係扣子,父母要先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耐心觀察,還要及時地鼓勵,耐心地幫助。這比父母親自替孩子穿鞋、係扣子自然要麻煩些,又費時間,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的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後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順利地、乾淨利落的吃完一頓飯。

·可以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可以有采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小明比賽,看看誰臉洗得又快又幹淨。”然後,給孩子一塊毛巾,邊示範,邊講解洗臉、洗手的順序,孩子會很有興趣的學習洗臉的動作。

·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恆。不能幼兒園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後父母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孩子做的,奶奶來包辦,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只有老師、父母協調一致,共同要求,反覆強化,形成鞏固的條件聯繫,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要對孩子曉之以理。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適,爸爸、媽媽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裡還要做很多事情——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務勞動,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體中的一個成員,他應該為家庭做一些事情。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