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可预测需瓣膜置换的主动脉瓣狭窄

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可预测需瓣膜置换的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心脏瓣膜手术最常见的适应证,若不治疗死亡率非常高。目前,AS的病因学尚不清楚。既往相关人体研究通常为病例对照研究,开展前瞻性研究探寻可预测需瓣膜置换的AS生物标志物有望为我们认识AS的机制提供新见解。

该研究对大规模人群调查中334例后来接受手术治疗的AS患者[基线及受试时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9±10.4)岁和(68.3±12.7)岁,女性占48%]及 668例对照者进行分析。采用多重邻位延伸分析技术(PEA)对受试者血浆中92种心血管候选蛋白进行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每种蛋白与AS的相关性,并进行多重检验。此外,研究者对另外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S患者和212例对照者开展了验证分析。

结果发现,观察队列中有6种蛋白[生长趋化因子(GDF-15)、Galectin-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介素17受体A、转铁蛋白受体1和9型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PCSK9)]与病例状态具有相关性;蛋白信号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所对应的OR值为1.25~1.37不等。校正基线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类似。对手术时未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受试者(病例组与对照组共计133例)的亚组分析可见,AS与GDF-15及Galectin-4存在相关性[OR

分别为1.40(95%CI:1.10~1.78)和1.27(95%CI:1.02~1.59)],但除外在术前5年内献血者后上述相关性减弱。对手术时已合并CAD的受试者(病例组与对照组共计201例)的亚组分析显示,敏感性分析时上述6种蛋白均与病例状态具有较强相关性。此外,验证研究发现,除白细胞介素17受体A外上述6种蛋白均可在伴有/不伴有CAD的AS患者中复制。

综上可见,该研究表明在AS手术之前的几年实际上已有5种蛋白发生变化,而这可能是由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驱动。

参考文献:

Johan Ljungberg, Mikael Janiec,Ingvar A. Bergdahl,et al. Proteomic Biomarkers for Incident Aortic Stenosis Requiring Valvular Replacement. Circulation.2018;0:CIRCULATIONAHA.117.030414

相关阅读

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可预测需瓣膜置换的主动脉瓣狭窄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原文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