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媒密集報導區塊鏈,釋放出什麼信號?

6月3日央視2套對話欄目——“把脈區塊鏈”,邀請了《區塊鏈革命》作者Don Tapscott、迅雷集團首席執行官陳磊、浪潮集團副總裁肖雪、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中國通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等業界大咖。就區塊鏈是互聯網的第二個時代、區塊鏈的價值是互聯網的十倍、區塊鏈是製造信任的機器幾個主要觀點進行了深度探討。

近期官媒密集報道區塊鏈,釋放出什麼信號?

緊接著,6月4日晚,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信公眾號俠客島開講區塊鏈,特別提到了“現在很多人一提區塊鏈,就認為是騙人的,這其實和之前的市場亂象有關”,就是為了糾正前期很多人把ico和區塊鏈混為一談的錯誤認知。還特別指出區塊鏈在慈善、保險行業、房屋租界行業、零售行業等領域都可以憑藉其“公開”的特性,大有所為。

近期官媒密集報道區塊鏈,釋放出什麼信號?

俠客島發文解讀區塊鏈

官方媒體如此密集、正面報道區塊鏈透露出什麼呢?以我國宣傳系統的規律來看,似乎這算提前“放風”,接下來應該要有重磅消息放出。

筆者猜測與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有關,是否會招安幾家主流交易所,或者成立國有的交易所,我們拭目以待。如果要做這事,多數會在海南,因為前期有國字頭企業在海南註冊過相關業務。再加上火幣的主要投資也在海南,前期獲得牌照的傳言真假難辨,最近火幣積分ht也與okb頻繁互動,火幣積分HT價格不斷攀升。種種跡象顯示,國家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要有動作了。筆者有朋友調侃到,要合法割韭菜了!

利好還是利空?國家對區塊鏈和加密幣的態度似乎在變得更加友好和包容,因此長期看是利好的。但是一個政策的出臺可能會觸及一些現有利益集團,比如現有幾家平臺的利益,因此短期部分利空也是可能的。如果交易平臺在國內合法化,

作為一名小韭菜也能為國家納稅,豈不是很光榮的一件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