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痛风在中老年人中多见,痛风的发病率在今年有上升的趋势,这和我国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在日常的饮食中保持着大鱼大肉,认为现在生活好了就不能亏待自己,但肉类等一般含有较多的嘌呤,当嘌呤代谢失衡,以尿酸结晶的形式沉淀在关节中,可引起关节中发生炎症,关节红、肿、痛是痛风的常见症状。既然饮食对痛风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痛风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

痛风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痛风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由于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痛风患者首先需要限制的就是嘌呤的摄入,每日嘌呤摄取量应在100~150mg以下,尤其应该限制摄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可以将食物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肉汤等;

第二类为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牛、猪、羊肉、豆类、花生、芦笋等;

第三类为含微量嘌呤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米等。

急性期应严格控制嘌呤高的食物,而选用第三类;缓解期的患者可给予平衡膳食,避免第一类食物。由于蛋白质在体内具有特殊作用,摄食过多蛋白质,也可使内生性尿酸增加,故亦应适当限制。

其次,鼓励痛风患者适当的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碱性食物可以降低血清和尿酸的酸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含有较多钠、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氧化物,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类等,生理上称为碱性食物。水果如柑桔等,经体内代谢后留下丰富的碱性元素钾故亦为碱性食品。

还要控制能量的摄入,由于体重增加是痛风的危险因素,因此痛风患者还应该注意总能量的摄入,每日总热能供给应比正常人低10%左右,减重膳食必须循序渐进,以防止脂肪分解过快,发生酮症。此外,由于脂肪会阻碍肾脏排出尿酸,因此应控制脂肪摄入量,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煲、炖、烩、拌等,每天供给50g左右。碳水化合物可防止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而且能促进尿酸的排出,供给量占总能量的60%,碳水化合物是痛风患者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最后,痛风患者还应该多饮水,如果患者的心肺功能正常,每日可以饮用2000~3000 ml,使其24 h尿量达2000 ml以上,有利于尿酸的排泄,防止结石的发生;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宜适量。饮料当以普通开水、茶水、矿泉水、汽水和果汁等为宜。但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可能引起痛风发作,故应避免,为了防止夜间尿浓缩,能在睡前或夜半适当饮水,当更适宜。

痛风患者出了要注意饮食之外,还应当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佳,因为剧烈运动使体内氧消耗量加大,因而产生的乳酸可引起体内PH值下降,诱发痛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