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作者@陳憲

6月26日,赫美集團以12.74元的收盤價,跌幅9.96%,持續著近半個月的跌跌不休。看來,無論是15億元的定增,還是“國際品牌運營第一股”的藍圖,都沒有打動市場。

從智能電錶到賣珠寶,再到小貸業務、國際品牌運營,近三年的時間裡,赫美集團在“買買買、賣賣賣”的道路上狂奔,宛若一個追風的人。

但赤腳狂奔與蓄勢待發還是有區別的。毫無疑問,赫美集團屬於前者。高資產負債率、高商譽、高擔保,以及逐年走低的速動比率、讓人擔憂的淨現金流,無一不在昭示著赫美集團不斷變換主業所累積的風險。若等不來風起,這些風險會不會一觸即發?

“赫美沒有夢想”

赫美集團董事長王磊始終相信,改變是自然的。而他要做的,就是在改變中抓住消費升級的風口,成為一個追風的人。

在王磊入主赫美集團之前,赫美集團還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彼時的赫美集團叫浩寧達,2010年上市後,兢兢業業的做著電錶相關的業務。隨著電錶業務進入瓶頸,2013年王磊進入董事會之後,公司開啟了轉型之路。

A股上市公司上的轉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外延式的拓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種是拋棄原本的主營業務,直接換一個新的行業領域發展,浩寧達屬於後者。

2014年開始,浩寧達主要在做兩件事情。1月份,公司以5.1億元的對價收購每克拉美(北京)鑽石商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每克拉美”)100%的股權,浩寧達正式踏入了珠寶行業。原股東承諾,公司2014-2016年的扣非淨利潤不低於4745萬元、6636萬元和8492萬元。

12月份,公司有了更大的動作,9.1億元併購一個新能源電池企業,河南議騰100%的股權。但發審委並未通過這筆交易,直接導致公司沒能在製造業板塊有所發揮。

有買自然就有賣,浩寧達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逐步剝離掉原來的主營業務。2014年,公司賣掉了南京浩寧達、深圳浩寧達兩家子公司,交易價格合計3.1億元。第二年,這樣的甩賣依然在繼續。

但2015年,也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渴望轉型的王磊自然沒有忽略當時的風口。6月份,浩寧達企圖收購團貸網66.0027%的股權未果。5個月後,公司就火速與聯金所、聯金微貸(後更名為赫美微貸)達成協議,用2.55億元的價格受讓上述公司51%的股權。

至此,經過眼花繚亂的買賣,我們得到了2016年年報的結果。這一年,浩寧達正式更名為赫美集團,公司主營收入分為三個部分:原有電錶業務佔比20.11%、小貸業務的利息手續費收入佔比18.61%、貢獻率第一的是每克拉美的鑽石首飾業務,佔比56.37%。

三部分業務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卻出現在了同一張財報上,觀察君試圖從中找到一些邏輯。

相比原來的電錶業務,赫美集團選擇的新業務毛利率都較高,鑽石首飾業務毛利率在30%-40%,小貸業務的毛利率更是高達87%。

完成一系列收購後,2015-2016年,赫美集團的營業收入增速得到了大幅提升,分別為63.03%、68.52%,其中,超額完成業績承諾的每克拉美功不可沒。

而據媒體報道,2015年,赫美集團在收購團貸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團貸網需承諾3年淨利潤不低於2.1億元,如果實際淨利潤低於承諾的淨利潤,團貸網須向收購方支付高額補償,雙方在條件上未達成一致。

從結果上看,這些看似無心的選擇,都透露出赫美集團管理層對業績、毛利率的野心。2017年,完成業績承諾的每克拉美業績開始變臉,鑽石首飾業務毛利率由36.12%大幅下降到20.31%。迅速增長的小貸業務則在2017年計提了約1.4億元的壞賬損失。

陷入營收瓶頸的赫美集團“精明”的開始了甩包袱,“買買買、賣賣賣”又雙叒叕出現。剝離每克拉美、賣掉小貸業務,處理商譽的同時收穫大額投資收益。2018年,赫美集團又花費13.56億元高價收購了崇高百貨、臻喬時裝,又進入時裝領域。2017年年報顯示,該業務的毛利率為46%。

此時,觀察君想借用一個標題,“赫美沒有夢想”。過度的追求業績承諾、高毛利率,這一系列的短期目標使得赫美集團缺乏內生增長性。頻繁更換主業的背後,是一個短視的追風人,更是一個滿身疲憊的驅殼。

儘管,赫美集團在處理每克拉美時,同時處理掉了3.68億元的商譽。但經過轉型的又一番折騰,2017年末,赫美集團商譽的賬面餘額仍為5.59億元。

消失的淨現金流

“調整中,發現公司需要一些業績來支撐它未來的轉型發展。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利潤,很快就會死掉。”王磊說。

2017年,王磊的故事顯然沒講好。當期,赫美扣非後淨利潤為-6,735.42萬元,扣非後淨利潤同比下降149.33%。

只有利潤是不夠的,還需要現金流。如果說利潤代表講故事的能力,那麼現金流就是能夠將故事進行下去的基礎。2017年,赫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49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577.22%,也不太樂觀。

過去4年,赫美集團的淨利潤由4千萬增長到到2.1億元,實現大幅增長。但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有3年為負數,2017年年末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更是達到-2.4億元。

二者之間巨大的差額差距主要在於存貨這一科目的調整。2015年,公司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淨額-1.97億元,就是合併子公司每克拉美,存貨增加2.3億元。2017年,該科目又出現-2.5億元,還是在於採購存貨及其他經營性支出增加了4.6億元。而僅有的2016年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入,主要是來自小貸業務,合併聯金所、赫美微貸、歐祺亞所致。

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過去四年,赫美集團的主要業務還是鑽石首飾、小貸、電錶、服飾及配飾。鑑於小貸業務不存在存貨,電錶業務在收縮。那麼,產生大額存貨的就應該是每克拉美的鑽石首飾業務。2017年末,為了盤活存貨,回籠現金,赫美不得不低價銷售存貨。

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並且,根據現金流量表,同期,赫美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為有3年為負數。一個營收金額過億的零售企業,過去4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額累計僅有一千萬?那麼問題來了,赫美集團的淨營業週期約為360天。一年的時間裡面,公司的經營、投資活動都靠自有資金運轉?

這對於現金等價物上限只有4億的赫美集團來說,家底著實不夠用。這個時候上市公司融資的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過去四年,赫美集團累計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有54.4億元,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33.2億元。尤其是2017年,借款收到的現金達31.3億元,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達17.8億元,均創新高。

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與此同時,赫美集團的資產負債率也由37%上升到68%,在服裝、電錶行業均處於高位。其中,短期借款佔負債總額比例在30%-50%之間。這期間,流動比率也有所下降,償債能力受到考驗。“買買買、賣賣賣”,使得赫美集團的現狀並不太好。更為嚴峻的是,小貸業務帶來高毛利、充沛現金流的同時,也帶來了高擔保的風險,讓赫美集團的償債能力面臨更大的挑戰。

根據赫美集團2017年年報,公司為關聯方擔保超過公司淨資產的一半,高於同行業水平。赫美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承認,公司目前擔保比例較高,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另外,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項顯示,公司為各渠道借款人提供代償,累計放款餘額為21.5億元。

其中,合作放款渠道包括搜易貸、金斧子、e路同心、壹佰金融、誇客金融、高風金融、媽媽錢包等網貸平臺。目前,互金行業處於監管整頓期,眾多不規範的平臺跑步已屢見不鮮。這等於成倍放大了公司的風險,赫美集團能否獨善其身,需要打問號。

就是這樣一家,面臨諸多風險的企業,現在搖身一變,開始做高端品牌運營商,這個“中國國際品牌運營第一服務商”的故事能講的好嗎?其他的不能確定,至少,觀察君聞到了熟悉的配方味道。

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奢侈品消費2017年實現了20%的強勁增長,消費升級、品牌商調低中國市場定價、鼓勵消費升級政策出臺等多重利好下,中國奢侈品消費很可能成為消費升級的成為下一個機遇。

甩包袱一流、經營二流?赫美集團成追風者赤腳狂奔,淨現金流告急

瞄準了新的風口方向,赫美集團馬不停蹄的收購了四家公司,在虧損的情況下,彩虹集團、崇高百貨均作出了一定的業績承諾。而赫美集團也放話,表示3年將投資百億,開500家實體店。再聯合新收購的尚品網,形成線上線下的互動,打通全部零售渠道。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也是骨感的。在發表3年500家店的夢想之後,不知道赫美集團有沒有考慮過資金問題。國家降稅改革之後,輕奢消費風起,赫美將存在短期鋪貨壓力,風來了,但是沒有準備好就無法起飛。風沒來,存貨過多,也是對現金流的壓力。

而本身,赫美集團高資產負債率、高擔保、高商譽,都是對赫美轉型的挑戰。近半個月來,公司已有兩位董事、一位監事辭職。動盪時期,赫美集團,這一步走的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