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卵泡發育的水果有哪些,備孕期間應該多吃哪些食物?

氾濫的文字


前段時間暖暖曾經在巢內用戶微信群裡調查,正在準備試管嬰兒的姐妹們,最關心什麼問題。沒想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做試管嬰兒期間,吃什麼更好孕。

許多患有不孕症的姐妹,都會被懷疑沒有寶寶是不是營養不夠,於是被逼著吃了一兩年的大魚大肉,孕是沒懷,但三高早早來了。

來自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專家團隊通過對18555名年輕女性近30年的追蹤調查,詳細探討了受孕與飲食、運動的關係,給出了10條讓飲食營養均衡,更易受孕的建議。

1、避免攝入反式脂肪,如烘焙、煎炸的食物,這些食品所含的的脂肪可以堵塞血管。

2、攝入更多的不飽和植物油脂,如橄欖油或芥花油。

3、攝入更多的植物蛋白,如豆類和堅果,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用。

4、選擇整粒穀物和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做為主食,因為該類食物有利於改善糖耐量,降低餐後血糖。

5、每天喝一瓶全脂牛奶或全脂酸奶,暫時將低脂、無脂的乳製品換為全脂類的。

6、服用含有葉酸和其他B族維生素的多維片。

7、多從水果、蔬菜、豆類或營養補充劑中獲得鐵,而不是通過紅肉去補鐵。

8、水是最棒的飲料,少量的咖啡、茶和酒也可以,但遠離含糖的碳酸飲料。

9、保持理想體重,肥胖會導致卵巢疾病性不孕病。

10、如果你平時不運動,那麼就從今天開始擬定一份鍛鍊計劃吧,但注意不要過度運動。

那麼我們來來聊聊怎樣合理選擇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物合物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營養素。人體將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血糖來為體內各細胞組織活動提供所需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麵包,大米,麵條,水果,蔬菜和豆類的主要成分。簡單來說,食物中所含的糖分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當你吃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時,食物進入體內後容易被消化,導致血糖急速上升。隨之,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又導致血糖急速下降。

此時,胰腺可能不能分泌同等量的胰高血糖素去平緩血糖,導致低血糖的發生。雖然你已經攝入了足夠的能量,但大腦仍發出飢餓信號,而導致進食多而發胖。

高升糖指數的食物:糯米飯、蜂蜜、糖、棗、荔枝、龍眼、油條

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黑米、蕎麥、櫻桃、菠菜、豆腐乾、雞蛋

不良的碳水化合物:精米白麵、甜點、蛋糕、麵包、薯片、薯條、爆米花、酒類。

膳食影響人體內的血糖和胰島素。碳水化合物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健康女性的生殖狀況呢?研究表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多囊卵巢綜合症是常見的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許多多囊卵巢患者對胰島素產生抵抗,導致體內的血糖和胰島素升高,從而引起性激素的紊亂,從而影響正常排卵。

要想做好營養均衡,多從下面幾個方面飲食建議著手吧!

推薦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選擇:

1.多吃全穀物——全穀物食物包括糙米,黑米,燕麥,蕎麥等等。比如早上一片全麥麵包開啟全新的一天,也是選擇健康碳水化合物的開始。

2.多吃糙米——白米飯是中國人飲食的主角之一,但是所含的礦物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都不及糙米。在白米中加些糙米、黑米、燕麥等,這種粗細搭配是更好的選擇。

3.多吃點豆類——豆類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可以提高生殖能力。

4.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有利於改善膳食纖維,但是記住將土豆歸類為精製澱粉而不是蔬菜。

5.多喝些水——含糖飲料不含任何營養素,但是對血糖的影響卻不小,為了健康就把碳糖飲料借了吧,但如果喝了,就多喝點水吧。

6.尋找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儘可能選擇升糖指數小於55的食物。


巢內


促進卵泡發育的水果和食物有哪些呢,備孕期間應該多吃哪些食物?

促進卵泡發育的水果和食物有以下這些,備孕期間就應該多吃這些食物。


第一、生薑紅糖茶。

有暖宮活血的效果,子宮寒涼是導致卵泡發育不正常的主要原因。要多給子宮保暖,才能更好的促進卵泡發育,從而形成健康成熟的卵子。

如果是手腳冰冷的話,就多半是因為宮寒的原因,從月經期第一天到最後一天結束,都可以通過飲用生薑紅糖水來調理。

第二,野生甲魚湯。

能夠增強促進卵泡的發育,增加受孕的幾率。建議朋友在月經第五天就開始進行調理。買一斤重的甲魚燉湯,還可以放上枸杞,山芋,白山的藥材燉45分鐘。

第三,含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青菜有:韭菜,西蘭花,小白菜,菜花,黃瓜,青椒,菠菜等。

水果有:鮮棗、獼猴桃、山楂、柚子、蘋果、檸檬、橘子等。

第四,豆類植物。

含植物性雌激素,有效促進卵泡發育,補充雌激素。

所有的豆類植物,如黑豆,紅豆,綠豆,黃豆等,其中黑豆是最好的,建議在月經前後都可以多吃黑豆,喝黑豆豆漿,黑豆湯,還可以用黑豆燉豬蹄。

第五,穀類植物。

可以促進卵泡發育,比如,全穀類的大麥米,燕麥,小麥,大米等。

祝大家都好孕!如果覺得可以的話,請給格格點個贊!


【格格巫育兒日記:育兒自媒體、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曾幫助孩子一年內從英語口語零基礎到詞彙量3000。歡迎留言評論、點贊、分享、轉發!意在傳播育兒知識,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