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威脅用戶!共享的末路

好不容易找到一輛共享單車,一打開發現掉鏈子了,剎車壞了,車輪沒氣了,關鎖後發現錢被扣了。

Dr靈只想問一句:您用得爽嗎?

恐嚇威脅用戶!共享的末路

共享單車作為近年來一個很好的模式,得到大家熱捧,出現了各種顏色的單車。

共享單車是一種服務,用戶體驗的關鍵中的關鍵。而目前各家公司是否正真做到了以客戶為中心呢?

正如上面開頭出現的場景,在使用共享單車時,經常發現打開的車是壞的,可一關鎖還車,錢卻被扣了。甚至二維碼開鎖,APP顯示已開鎖,但面對的單車鎖卻鐵將軍把門,而被開鎖的單車也不知道在哪裡逍遙快活。APP卻沒法關閉單車,說您正在騎行中。只能打投訴電話,但電話卻打不通。此時有急事卻再也使用不了共享單車了。

這類場景可以說時常碰到,公司會不知道?去年3月份,《解讀摩拜ofo們的用戶與未來》顯示,ofo用戶上報車輛故障的比例明顯高於摩拜單車用戶,達到39.3%。

那技術是否能解決呢?

Dr靈認為針對以上問題,當開鎖後提供一段距離試汽,這時用戶發現剎車車胎等問題,及時關閉單車鎖並報修就認為是未開始騎行,不計費即可。實現這個功能難嗎?只需要幾個簡單代碼邏輯即可,例如系統收到開鎖命令後,GPS計算單車位置,只要位置超過100米即認為用戶正常使用單車,此時才計費。而單車位置未發生位移,並接到用戶報修,這顯而易見是單車故障不進行計費。

為什麼困擾用戶那麼久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說穿了企業並沒有考慮用戶的感受。

其實好的共享單車模式,應該是在用戶想用車的時候即可得到服務,並且得到令人愉悅的體驗。

實際上,不想用車的時候看到共享單車扎堆出現,想用車的時候一輛都找不到。

恐嚇威脅用戶!共享的末路

這就涉及共享單車公司需要精確投放單車和運營了。

一位不願具名的共享單車企業高管稱“ofo主要是被粗放的運營拖垮的。”上述高管表示,共享單車的運營工作簡單,只有調度和維修,但是層層管理讓創始人對末梢神經運營員工的真實工作情況不瞭解。

據瞭解,共享單車的運營中有兩個重要指標:運營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上述高管表示,因為前期瘋狂擴張,只注重KPI而不注重運營情況,使得不少共享單車企業在這兩項指標的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

有不少運營人員通過照片向上級彙報工作,照片上看似是滿車放滿了單車,但真實情況可能只有表面放著單車,而車內都是空的。

另外,也有運營人員將單車從使用頻率高的地方調度到了使用頻率低的地方。

上述情況即便發生,運營人員按照調度的車輛數量,還是能拿到相應的工資。

不可否認這種運營情況的發生,是不關注客戶體驗的表現。這種明顯的流程缺陷顯而易見,企業高管在起初會不知道?所到底,企業只關心怎麼融資,而從未正真考慮客戶感受,試問公司高管是否正真騎過自己的單車?

共享單車是一種新模式,關鍵是要培養客戶習慣。

在初期,各種免費騎,免押金策略下,雖然能夠吸引一定的客戶,但客戶粘性低。而習慣了“小便宜”的用戶,您一旦加價就很有可能離您而去。

最近,在共享單車免押金趨勢下,ofo卻取消了信用免押,而且押金從初期的99元,漲到了199元。甚至在退押時,會提示您如果退押,下次可能會收取您更多押金!可見公司出現多大的現金流問題。使用這種恐嚇式的要挾方式要留住押金,可曾考慮過用戶的心理感受?

恐嚇威脅用戶!共享的末路

如果服務真做好了,每次想騎車時,單車就在您面前;每輛單車都乾淨整潔沒有故障;價格只要合適,這樣的服務您會不爽?

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不關心用戶的企業終將被用戶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