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一直这么高?在国外他的评价怎么样?

其实国外对于鲁迅的评价如何我不清楚,国内为何对于鲁迅的评价这么高?

因为鲁迅值得,他的文章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写照,鲁迅对于人性的描写深刻、直白甚至尖刻。

为什么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一直这么高?在国外他的评价怎么样?

鲁迅的文章以前读不懂,但是现在读来却愈发深刻,细思恐极,尤其先生笔下的人物,每与自身对照,只觉那些文字直指本心,总能令我惊出一身冷汗。

至于因为政治因素被过誉?别看玩笑了,好好读读鲁迅的文章,你就会发现,祥林嫂、闰土、阿Q还有孔乙己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或者自己心中,不过是换了个壳子而已。

至于李敖其人,是有真才实学的,针砭时事倒是称得上的,但是与鲁迅比起来只怕还不够资格。至于说鲁迅的文章拗口是不好的中文,我就只能呵呵了,鲁迅写作的时候,才刚刚开始普及白话文,语法什么还都不成体系,自然拗口。至于李敖自称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他之后的人我不说,但是若与这些为白话文普及的前辈们相比只怕是无耻了些许。

其实,还有一些想要继续补充一下的。

就我的观点看来,鲁迅实在是谈不上被高估,被低估倒是实实在在的。

一方面先生的确是一个不讨喜的作家,之前题主提过李敖评论先生的中文不是好中文,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但是单纯攻击他就有失偏颇了,这个稍后再说),但是先生的文笔还是属于质朴晦涩的那种,比起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以及后来者,在这一点上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大部分人也包括我至少有一部分都是属于外貌协会的,无论对人还是对文字都是一样的,辞藻优美的文章自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为什么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一直这么高?在国外他的评价怎么样?

但是文字的力量终究不仅仅是那些浮于纸面上的辞藻,就如同先生的文字一样,之前也说过先生对于人性的描写非常深刻,深刻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在文字里面我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讨喜的地方,我一直觉得人是十分善于隐藏自己的,不是指欺骗别人或是像别人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我们非常善于向自己隐藏自己,我们自己脑海中的每一个想法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其中有一些是阴暗的、不可告人的,对于这一部分想法大部分人首先是敬而远之的,平时会把他们牢牢的藏起来,就算不小心出现了我们也可以做到视而不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想法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在碰见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这些阴暗的小想法还是会如同新春的竹笋一般从我们心中破土而出,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些小想法立足未稳的时候把他们铲掉,但是有些时候不行,它会茁壮成长促使我们做出选择,往往这个时候为了避免自身的羞愧亦或是其它的什么,我们会给自己的行为编制一个美丽的借口,并且说服自己这才是促使我们作出决定的那个想法,久而久之这也变成了一种本能,我们也开始相信这个美丽的借口才是真实的,而奇妙的是,这些过程是不被外人所知晓的,一般人就算能够嗅出些许端倪,但是却无从窥得全貌。

但是先生的文字呢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一把就刺入了我们心中最隐秘的小世界,并且左一刀右一刀把我们自认为是华丽外衣的遮羞布割了个粉碎,没有了遮羞布,羞自然就来了,来得多了便是恼羞成怒。

所以,我对先生和他的文字,始终是敬畏居多,而非喜爱。

为什么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一直这么高?在国外他的评价怎么样?

另外一方面,题主所提到的所谓的政治原因也是鲁迅被低估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孕育了先生和他的文字,但是先生写的是那个时代下的人,而非那个时代本身,其实本身是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只不过是借用了那个时代的背景,可以是现如今提及先生,必称先生笔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标签色彩太严重,殊不知先生笔下的人其实已经超脱了那个时代,正活在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