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阅读能力厉害的人,平时都是怎么读书的?

同剪西窗烛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读不同的书就犹如和不同的人交流。

选择一本好书来读,就犹如与智者或某方面的专家交流,而能否很好地和他交流对话,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则取决于你自身水平与对话的技巧和艺术,即阅读的方法和艺术。

读书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有四个层次的阅读:

  • 基础阅读: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通常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技巧。

  • 检视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 分析阅读:在充分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 主题阅读: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很好理解,我们小学学习语文的一大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啊:识文辨字。

检视阅读呢?

当我们不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它了。

具体方法有:

  • 先看书名,有序的话读一读序言;

  • 研究下目录,也即是书本的架构;

  • 可以读一读出版者的介绍;

  • 选几个与主题有关的篇章或段落,尝试着读一读。

这样,你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判断一本书到底是否值得我们去阅读。

接下来是分析阅读

当我们找到一本值得读的书的时候,就需要仔细地进行分析阅读了。

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更好地进行分析阅读: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 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 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阅读时越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越多,就读得越好——提问可以让更投入,注意力更集中,回答问题则会让我们更专注于书本内容,同时梳理思路。

此外,我还建议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动手做笔记。这里不讲那么多复杂的方法,只建议三点:1.重点内容划线或做标记;2.有任何想法、意见或问题一定要写出来;3.最后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和框架,并附上重点摘录或者问题汇集。

读完之后,认认真真写一个书评。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本就是最好的思考,另一方面,你还能不断地输出和传播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一个是主题阅读

此时的阅读,重点已经不是书了,而是你关注的主题。

主题阅读的作用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某个主题,并把不同书籍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与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地认知。

  • 首先,是确认一个主题,针对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书单。

  • 其次,借鉴这些相关书籍,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思考,梳理出内容框架,也就是目录初稿

  • 再次,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主题,寻找相关的书籍,并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 最后,阅读相关书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整理和提炼,最好还能写作和输出。


有不同看法,也欢迎评论区留言~


冯起升


钱钟书是一个读书很厉害的人,甚至能记得出自哪本书的第几页,很多人都以为他过目不忘,记忆力特别强。读过他写的书的同学都知道,钱老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文采斐然。杨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钱钟书是如何读书的。

一本书至少要读3~4遍。读第二遍的时候,往往能发现第一次阅读时没有发现的关窍。好书经得起很多次阅读,即使是读过很多次的书,隔段时间再拿起来,又会获得新的感受和知识。

钱钟书特别喜欢做读书笔记。为了撰写《管锥编》,他做的读书札记有几麻袋之多,包括外文笔记、中文笔记、读书心得。

做读书笔记特别费时间,可能要花费读书的好几倍时间。这些笔记常常附带自己的议论,并且激发灵感,互为参考。

钱钟书年轻时就有“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名声,他的同学回忆钱钟书在学校读书的样子:

“他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笔画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多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据甘毓津回忆说:“他(钱钟书)起劲时,图书馆库里的书,逐排横扫。他喜欢把书里精彩或重要的部分,在旁边用粗铅笔画上竖线。可惜我当时没有学乖,否则只去找他画有粗黑线的部分读,也可以省事省力多读很多书。”

后来去了牛津之后,学校不允许在图书上做笔记,钱钟书就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在本上写下。他喜读书、好读书,所写下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另一个很会读书的是鲁迅,他养成了以下几个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不管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随便翻翻,权当休息,也顺便增长见识。

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作为专长,要精读,深入地研究下去。

阅读一本书之后,要至少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讲?是用什么思路写的?

遇到难点,暂时跳过去,不要卡住,也许到了后面,就会茅塞顿开了。

多背诵。背诵即积累。

重复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两位应该是读书人的楷模。


李藤新一new


不是读书厉害的,却一年比一年喜欢读书。

我现在读书挺喜欢主题阅读的,就是同时阅读好几本同类型的书,快速地把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

在《洋葱阅读法》里主题阅读分为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以及全方位主题阅读。

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比如把想了解时间管理,那我就把和时间管理主题相关的文章都读一遍,用印象笔记把其中我需要的文章收集起来,再集中时间来阅读。这样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主题。但这不是全部,还需要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因为我不能确定我碎片化阅读收集来的知识就是全部内容。

如何建立书籍式主题阅读呢?

1.当我想了解一个新领域的时候,我会先花两小时做泛阅读。

泛阅读就是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即对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建立基本认知。建立了认知框架后,再来看该话题时,很容易知道内容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2.建立书单。

至于该读哪些书,推荐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书单可以从豆瓣平台获得,阅读一些书评,大概了解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

百度搜索书店。比如时间管理的书单就在百度搜时间管理 书单。

读书大神的推荐也是获得书单的好来源。

基本上一本书里也会出现几本书名,也可以作为书单筛选的条件。

3.扫读。

建立书单以后就可以先大概看一下,把目录和序言翻一遍,确定每本书里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就能大概知道书里哪些内容是需要的、哪些是跟主题不契合的、哪些内容文不对题、哪些是标题党、哪些内容的价值并不高……这样就可以删除掉一部分书单。

4.确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

接下来基于框架去刚才剩下的那一堆书里寻找答案。可能这本书只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另一本书可以回答我两个问题,还有一本书回答的问题和之前的书里重复了,但也有比较新颖的观点。


颜落的花间坠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钟情于事物本身,一种人则钟情于关于接近事物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这样的人肯定不陌生,在减肥前先搜集了许多减肥的方法,在学画画前先咨询各种画班,现如今读书,也需要先考量方法论。


个人对这样的心态持怀疑态度,接近事物的方法是在接近该事物的过程中由个人自己提取总结的,看书的方法只有自己看书才能总结出来——这里排除那些抱着功利心态看书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的专门知识进行理解记忆的方法是可以传授的。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区别太大,个体化的阅读方法只有个体化的阅读才能获得。


因此个人是比较排斥接触类似阅读方法论的,但确实也可以推荐一个“小工具”以及使用这个工具的心得,但真正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还是需要个体大量阅读来掌握。



举个例子,画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画思维导图,无论是小说,或是理论书籍,又或是专业知识,都可以通过导图的方式将主干视觉化,有意思的在于,导图并不限制于一本书或是一种方法,许多并不强相关的内容也可能拖过读者的自由组合而产生许多有意思的东西。


这是我在研究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时做的导图,为什么研究他不重要,重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导图的视觉化工作让思路更清晰,以及将格局打开来。

这是出版的导图,是为了研究普桑的名作“ET IN ARCADIA EGO”——《阿卡迪亚牧羊人》这幅画,起先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点罗列在了版面上:一些专有名词(地名、艺术家名字、作品名),而普桑与罗马,巴黎两地的频繁交换关系引起了我的注意,提出了最简单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普桑要频繁往返两地(法国学院派的建立,以及当时艺术家之间交流的情况)?普桑是如何往返两地的(当时世界上各文化交流状况如何?)


于是根据这些问题,我逐渐将兴趣转移到艺术机构是如何在世俗或宗教权力的扶持下诞生的,以及艺术家和权利是如何相伴相随的(学院派是如何诞生以及影响艺术的),甚至于当时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状况如何(耶稣会士如何将油画带到了中国,中西方图像交流是如何在中国宫廷或民间展开的),这些都源自于一开始单纯对普桑及其时代感兴趣。




如图,第一张中心是巴黎,以地理坐标为起点,权力更迭交换,其中艺术家们又不断依赖着学院派机构在权力的保护下传承和发展,例如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诞生,而普桑当时作为最初古典的标杆,后来普桑的追随者们(“普桑派”)又是如何与“鲁本斯派”发生争执的。


第二张中黑色的是传教士,仅列出了传教士们在图像学或跨文化图像交流的贡献,而彼时的中国画坛(明清时期),与欧洲不同的是,除了权力左近的宫廷画家在进行艺术实践外,往往是业余画家较有声望和影响力。


目前为止,我的导图是这样的,这可能是几十本书阅读过后的成果,但相比几十本书的信息量这图中仅有少得可怜的信息。在不断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非常有意思且出乎预料的,比如结构的自我显现,在不断地给一个节点添加信息和关系时,一些线索连接成了组织,像生物体一般,会逐渐自我生长。而新的关系和视野也随着弱相关信息在组织链接下逐渐呈现强相关类似结构性。总之,画导图对于无论是整理现学知识还是梳理过往知识都是很好的方法。


一个小工具,只是介绍了在我使用下的一些心得,而真正属于个人的方法还有待个人去发掘。


透明流动虚无


这两年接触最多的就是阅读方法, 自己做过这方面的主题阅读,也听过很多大咖的阅读方法课程。但其中有一点是共识,那就是那些厉害的人,都是把读书和行动建立起联系的,学以致用。

我认识的不少读书厉害的人,他们几乎把书和吃饭睡觉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已经形成习惯注入了生命之中,而且他们从选书到阅读方法到输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系统。

比如彭小六,他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首先会从知乎、果壳网、百度谷歌和一些入门书籍中建立对这个领域的初始认知。然后在根据豆瓣读书、百度XX书单、一些读书大神的自媒体平台主页、电子书论坛、亚马逊相关链接和书籍内部链接创建适合自己的书单;接下来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标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最后建立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体系。

下面我就推荐一些能够提高阅读基础的入门书籍:

1、高效能阅读

这本《高效能阅读》提炼总结了89条高效的读书技巧,涵盖了养成读书体质、速读构思创意到巧用文具解剖阅读模式、拆解优质素材、构建个人知识库、著书立说等一系列的内容,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提升阅读品质,将读到的知识时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堪称是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

2、《实用性阅读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原来就是一个不读书的人,到后来每年读300本书的阅读狂人,最终开发了各种读书法、思维导图笔记术和记忆术。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边读边记?”、“怎样理解消化读到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行动?符合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我们在日常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3、《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普通,但全书读下来却是一本经典的好书。这本书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都给了相应的阅读方法,可操作性很强,读完干货满满。


磨刀不误砍材工,如果想把阅读能力提高,不妨先读几本经典的阅读法方法的书籍吧,让自己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对以后大量读书大有裨益。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恒言读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梦归秦淮


如果看小说这种快销书,

随便怎么读都行。

作为一个研究艺术的,

小玉时常要翻看大量理论书籍

那为了更好的理解内容,

小玉最经常的方式,

就是记录“结构复述型笔记”,

给大家展示下——

就以这个为例,

给大家提供一种阅读书籍的思路。

1.读书要搞清楚每部分的条理,并建立骨架。

读小说当然是一口气不间断读完最痛快,

不需要耗费太多思辨和理解力,

但是读有一定难度的理论书籍,

一定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清晰的条理,

否则稍微多读一点就觉得很有难度晦涩难懂了。

所以这个时候,

要把内容的骨架支撑起来,

如果书中细节的表达是骨肉的话,

那脉络就是骨需要我们提炼出来,

这些也是理解全书的关键,

能帮助我们掌握完整清晰的作品内核。

2.读完整本书,回答四个问题。

读完整本书一定要有所收获,

而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宏观进行掌握。

所以小玉总结了四个问题,

如果能够很清晰简练的用四句话回答出来,

那我们就算掌握了这本书。

第一个: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第二个:这本书提供的核心内容,为什么值得讨论?

第三个:本书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个:整本书的学术或现实意义是什么?

小玉一直认为这四个问题可以很好概括整本书,

如果能100字复述出来,

整本书你就吃透了。

以上就是小玉的读书方式,

供大家参考。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art张小玉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有些阅读是痛苦的,因为有一些书读起来真的很累,因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当你过了这段时间后,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一,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在阅读时把相关的书一起读。比如说读阅读有关的书,那么你可以把这几本一起读。

《高效能阅读》、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这样的话,就会把书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会更促进对书还有各种方法的结合起来,然后得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般对于这种非虚构类的书来说,我们就进行这样的阅读。我是这样做的:

1. 浏览。

只读序言,前言,目录,标题,再加上后记等。这样你大概会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了解。有些书的书名或者副标题中都会概括出书的内容。

2. 精读。

经过你的浏览之后,你就会找出重点章节,然后进行精读。一本收的内容中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也是非常符合“二八定律“的。也就是说一本书中只有20%是比较重要的,也就是适合精读的部分。

3. 略读。比如说举例的,类比的一些就可以略读。略读中需要注意一些转折词或者是连接词。比如说总上所述,总之等,这就是重点,这是需要总结了,要注意一下了。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转折词。

另外再说一些小技巧:

在一个科技或商务性质的段落中,在以描述事实或说明为目的的文章中,一个段落通常只包含一个主旨。而段落中通常就有一个句子表达出这个主旨,因此这个句子也称为“主题句”

主题句为段落的第一句。作者在段落一开始就说明其主题,然后举例说明、支持或详加解释这个主题。见图。

有时也可能是在最后一句。

阅读的方法掌握之后,就需要做笔记了。

一般都是推荐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也就是摘抄+感想。我自己再加上总结。另外我自己更喜欢的是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和种可视化的存储。当我们需要记忆时可能一分钟就看完了,也可以让我更好的回忆出书的内容。这是我做的一个思维导图

当到这一步的时候,相信你已经把书消化的差不多了。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忘记了,你就可以把思维导图拿出来,看看有没有忘记了的,如果有的话,再翻到书的那一页快速浏览就好了。

二,经典书阅读

这是对于一些经典书,名著等的阅读,这种就需要花很长的时候来阅读。其实做一类的阅读大家可以记下里面的经典语句,或者是里面如何渲染情节等这些细节。

一些经典的句子在我们以后的谈话中写作中都可以直接应用。细节描写,情节渲染等有助于我们在以后在写作中应该。


阅读无非就是素材的积累,这才是第一步,是基础。基础打好了,建筑才会稳当。


Sara5168


虽然我不是阅读能力特别厉害的人,但是我是从一个阅读不怎么样的人,做到了每个月能读6本以上,还有良好理解能力的人,所以,我觉得我或许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让你有个参考。另外,也会分享下我看到的厉害的人是怎么读书的哈。


阅读能力厉害,我自己的认知是,阅读速度快,同时理解能力也强。两者缺一不可,不然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你想,如果一个人读书读的特别快,看完书,你问他都有什么收获,讲了什么,对方如果回答不出来,基本上可以判断理解能力没有跟上,这样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


参加工作后,我也偶尔看下书,但是读书的量很少,工作6年,看的书不到100来本,其中大概有20本书还是我有一年住院几个月时间,无聊的时候看的。就算是平均,一年也没有几本书。按说我读的少,对书本的理解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吧,关键就是看过的书都过眼云烟呀,记不住不说,也说不出里面重点内容。这和我看的书类型也有一些关系,那时看的书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消遣,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读书目的,就是要确认我们读书是为了消遣呢,还是为了获得知识呢,还是其他什么目的。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的读书方法就会不一样。


说这么多就像强调,阅读能力厉害的人,读书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对于读书的目的很清楚。这时三个非常重要的点。对我们来说,只要这三点能做到,基本上阅读方面的能力能上一个质的台阶。


我认识一个一年读300本书,而且大多数还是那种难度很大的书,比如《百年孤独》《十三经注疏》《左转》啥的。我觉着如果读的是难度较低的书,他一年至少读个上千本以上吧,因为有次聊,我说一本20多万字的书,我至少要读4个小时,他说要看什么类型的书,一般的商业书20分钟吧,真就是差距啊。问题是人家读这些书,并不是只是读一读,还会分析透里面含有的逻辑,太厉害,真是仰望。不过像我现在读书的水平来说,也觉得挺满足的,一步步来,基本功练好了就能一点点的提高。


说到这,相信也能知道,阅读能力厉害的人,读书厉害的原因了,就是上面说的三个重点。


下面分享几本能够提高读书速度和理解力的书,可以先从基本的方法上看看有什么问题,有哪里可以提高的地方,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是关键。


这本是东尼·博赞的书,可以先用这本书来测试下自己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看看自己目前读书的水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后面的训练也可以先练着。


这本书是原尻淳一的书,里面有89条提高阅读能力的读书技巧,非常实用。可以先根据目录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技巧,或自己需要的技巧,先后就是按照方法实践了。


这本书是大石哲之的书,同样的是一本干货书,提到的读书方法也非常的实用。


后面这两本书,是我开始练习提高阅读能力时,我老师先推荐的书,我买回来看了以后,就一直感慨,原来这世界上还有教人怎么读书的书,而我自己却不知道,就有种我以前都去干嘛的感慨。第一本书,是读了后面的书之后,打开了这方面一些眼界之后,特意留意的,总之这三本书都非常的好。



最后,我想说,阅读能力厉害的人,也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的,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以外,都是通过学习,通过训练,通过积累才能成为厉害的人。所以,不妨从基本功开始,把地基打好,然后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留言一起讨论哈!


密斯时


那些阅读能力厉害的人,平时都非常酷爱读书,比如钱钟书、李敖、查理·芒格等人,他们对于读书也颇有心得。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读书方法。

1.钱钟书,书非借不能读也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在文章中介绍过钱钟书的读书之道:

许多人都说,钱钟书的记忆力特别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不认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填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也就是说,钱钟书读一本书时,会边读边做笔记,大概会花费比读书多一倍的时间做笔记。而且每次再读一遍书时,会再增添笔记。而且,他还会反复地、不定期地翻开读书笔记。

这一习惯是他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的时候养成的,而且,由于他们夫妇生活动荡,搬来搬去,没地方藏书,所以钱钟书读的很多书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由此可见,书非借不能读也。

钱钟书的读书方法看起来很简单,反复多次用这个方法,却能做到过目不忘。


2.李敖 “心狠手辣”读书法

李敖看的书很少忘记,他的读书方法很独特,他曾在《深夜十堂》这本书中介绍过自己的读书方法,他读书非常仔细,读完后还会特别“心狠手辣”地将书“五马分尸”,把有用的内容减下来,放入资料库中,并分门别类。后来,他的经济条件好了,每次买书时就会买两本。


3.查理·芒格 和伟人交朋友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搭档,非常喜欢读书,曾被他的孩子们称为“长着两条腿的书柜”。他觉得只要在读书,他就觉得时间没有浪费。他曾说:

在我认识的成功人士中,没有一个不是坚持阅读的。

《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曾介绍过查理·芒格的读书方法——和已经逝去的伟人交朋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如果你接触到一个概念或者是原理,那就去阅读提出这个概念的伟人的传记,想象自己是他的朋友,看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背景下提出这一概念或原理的。

他说:

如果你和亚当·斯密交朋友,那你的经济学肯定能学得更好。


以上,就是三位阅读非常厉害的人传授的读书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炎小宁


1、读书的时候,懂得抓重点、作标记。也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号和批注,这样方便你读完之后有目标的重点阅读和高效的理解。比如:①新东西、印象深刻的地方;②关于“答案、结论”的地方;③不懂的地方;④有新见解或联想的地方。

2、懂得整合阅读。整合阅读可以让更多的知识点留在脑袋里。比如: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一般要包括重要内容提炼和自己的理解感悟。

3、懂得选读。也就是依照当下需求阅读学习相应的部分。比如工具类、指导类等的书籍。


4、懂得分析。也就是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下意识的思考或跟着作者思考。

5、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在长期坚持阅读的过程中,你总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而且读的多、理解的也就会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来促进你更有效的阅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6、懂得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训练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脑快速处理”的一种阅读吸收信息的方式。快速阅读的时候,不是一眼看一个字,而是一眼看“五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字,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和吸收信息的方法。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

6、知道自己有没有读懂一本书。读懂就是读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应该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讲得出来的意思是,不能看笔记,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讲得出来,又可以写得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