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養輸轉」到「創意農業」 榆中縣東灣村調整產業走上致富路

從“種養輸轉”到“創意農業” 榆中縣東灣村調整產業走上致富路

新建的文化活動廣場

仲春時節,走進榆中縣城關鎮東灣村,田野裡一派忙碌的景象。剛進村子,村黨支部書記金作紅笑著、伸展雙臂快步迎了上來。“聽說你們今天來採訪,我沒有下地專門等著,詳細介紹脫貧的事兒,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難。”金作紅一邊寒暄,一邊向村委會走。

“來的路上你們看到了,天暖和了人都下地了,村子裡安靜得很吶!”未等記者坐定,金作紅便打開話匣子,從村情實際到種養殖產業、勞務輸轉到發展創意農業,一股腦兒的全倒了出來。“東灣村能整村脫貧,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改變了全村發展思路。”

東灣村距城關鎮約3.2公里,目前全村共有302戶1180人。由於地處山區,這裡十年九旱,農民靠天吃飯,人們生活困難,經濟很不景氣。在記者入戶期間,村民高克菊告訴記者,前些年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種植雙壟溝播玉米兩大來源,而玉米每畝收入大多七八百元,遇上好年成最多也就是1000元,除去籽種和地膜等種植成本,每畝地的收入也就三五百元,根本改變不了窮日子。

“特別是以前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和照明難等,不僅讓村民富不起來,也制約了全村的發展。”提起以前的困難,金作紅不停搖頭。不過隨著精準扶貧行動的開展,縣鎮和幫扶單位進村入戶幫扶,摸窮根、轉觀念、出思路、引產業,短短几年就改變了現狀,建蓄水池、實現戶戶通水;硬化村路,打通致富通道;建設學校,解決孩子入學問題;整治村容,建設文化活動廣場。

“引進了什麼產業,與當前種養殖比,該產業優勢在哪?”“這得從2014年說起,就是發展創意農業,大面積的種薰衣草。”金作紅說,重慶甘肅商會和甘肅興隴農業旅遊開發公司,經過考察後決定在我們村流轉土地,進行鳳凰灣創意農業體驗園區建設,首期計劃流轉土地2000畝種薰衣草。也就是這個項目的落戶,讓東灣村發生了大變化。

由於薰衣草種植區位於鳳凰山,村民們說好山真引來了金鳳凰。經過3年多時間打造,種植面積達500多畝,已形成小規模花海。金作紅說:“種薰衣草既可調整產業結構,還能大大提高村民們的收入。農戶參與建設、管理和經營,按每人每天100元,每月約3000元收入,每年10個月就是3萬,加上土地流轉的費用,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發展創意農業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集農業和休閒旅遊等為一體,不但解決村民的就業,發展農家樂等旅遊業,拓寬了村民致富路子,不像現在種養殖業、勞務輸轉那麼單一。提起種養殖業和勞務輸轉,金作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全村外出打工人數約400到500人,加上在村內打工的每年可掙2000萬元,戶均年收入5萬到6萬元左右。外出務工10多年的邸維隆說,打工尤其是打臨工收入不穩定,他每年帶人外出幹活深有體會,雖經過打拼過上好日子,但常會有沒活幹的時候。

而養殖的農戶不多,養殖大戶就更少了。目前該村存欄豬、驢還不到1000頭,基本沒有帶動性。對此金作紅告訴記者,為強化產業增加村民收入,今年村上鼓勵村民們養雞,加大農戶養豬和驢的頭數,其中發展養雞500到600只。同時加大花草和林果業,增加創意農業種植面積,全村計劃種植魯冰花、格桑花、油菜花、波斯菊等500到1000畝,種植大櫻桃等200餘畝,使2018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在2017年1.31萬元基礎上,力爭再增加1000到2000元,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蘭州日報首席記者 楊晟途 楊貴智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