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爲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百家衣”習俗的由來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網絡圖片

中國民間有許多有意思的習俗,如穿“百家衣”。在一些傳統觀念比較濃的地方,如果某家生了一位男孩,特別是數代單傳或人丁不旺的家庭,家庭中一些年齡大的人就會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索要布片,為孩子縫製衣服,這便是“百家衣”。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網絡圖片

由於“百家衣”是由各種各樣的碎布片縫製而成,因此五顏六色。但索要布片的老人們多喜歡藍色,因為“藍”的諧音是“攔”,意思是把孩子攔住,不讓妖魔鬼怪收走。而且老人們喜歡去姓“劉”、“陳”、“程”的人家要布片,因為這些姓氏的諧音是“留”、“沉”、“成”,聽起來很吉利。

新生下來的孩子穿舊衣服好養活,就像取名字一樣,“賤名好養活”。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總的來說不管是吃“百家飯”,還是穿“百家衣”,都是為了吉利,帶有人們的美好願望。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網絡圖片

關於這一習俗的由來,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而且跟南北朝時宋朝的開國皇帝劉裕有關。相傳劉裕自幼家貧,買不起布料,冬天沒有厚衣服御寒。他的母親便向各家各戶乞討碎布片,做成了一件衣服給劉裕禦寒。鄉人們看到劉裕的衣服都是由碎布片做成的,且五顏六色,便稱這件衣服為“百家衣”。劉裕當皇帝后,對此念念不忘,於是他規定劉氏家族的孩子在百日時都要穿“百家衣”,以紀念祖上開創功業的艱辛。後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人們紛紛效仿,由此百家衣的風俗流傳下來。

金縷玉衣是古代大戶人家子弟平常所穿嗎

提及“金縷玉衣”,一些不瞭解的人總會以為這是古代大戶人家平常所穿的衣服。這種觀點和正確的解釋差了十萬八千里,其實金縷玉衣是古人死後穿的衣服。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網絡圖片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所穿的殮服。它是由許多片珍貴的玉片用金絲縷結而成的。其外觀與死者的體形一致,因此叫“金縷玉衣”。在漢代,金縷玉衣是所有喪葬殮服中規格最高的,但玉衣也分好幾個等級,有金縷、銀縷、銅縷。死者地位等級的不同,就會用不同等級的玉衣下葬。1968年,在滿城漢墓出土了兩套金縷玉衣。這兩套玉衣由兩千多塊玉片組成,玉片之間用金絲相連。從玉片的雕琢程度來看,當時製作玉衣的工匠技藝十分高超,每片玉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了精細的加工。玉衣的形狀與人體極其相似,頭部分為臉蓋和臉罩兩部分,臉蓋上有眼睛、鼻子和嘴。玉衣的面部玉片以長方形的小玉片為主,雙眼和嘴部是由大玉片組成,而鼻子部分則是用長條瓦狀的玉片組成。

民間為何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古代大戶人家平常穿金縷玉衣嗎

網絡圖片

由於金縷玉衣太過珍貴,導致許多盜墓賊頻頻光顧漢朝的皇家墓地。漢之後,四方霸主擁兵為王,漢家墓地得不到保護,一些地方霸主公開盜墓,如曹操,他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高的盜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