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撰文丨墨黑纸白

PS:抱歉读者诸君,上午九点多就写完了,但还是耽误发稿了,今天的时间确实比较紧张,还望读者诸君见谅哈!

今天这篇有点赶时间,昨晚家母就打来电话,问我今天是否回家,我回答说回,只是有点事还没处理完。

因完事还要赶路回家陪家母,所以今天这篇可能会说的那不么透彻,还望读者诸君见谅。

关于母亲节,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仪式感

话不啰嗦,每年母亲节,纸白君都会写一篇文字以示思考性纪念,这是中国年年月月天天都谈的孝道可能都不及西方母亲节的一天所需要我们做的反思。

人们以为过西方节日是崇洋媚外,却始终不得而思,正是因为对孝道无孔不入的宣传,已经让人们开始疲乏、麻木,而始终没有母亲节、父亲节这种仪式感来得畅快。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共生家庭是中国与西方决然不同的一种生存文化,即,西方人最为看重的是个人与配偶及孩子之间的关系,与父母的相对较少,我们可认知为大不孝。

但在西方人的眼中,他们的母亲是有他们的父亲来捍卫的,这本身是一种子女无法弥补的一种更为真挚的情感。

而在中国人的世界中,父母有多少是因为感情在一起的?有多少是因为相互体谅在一起的?有多少是因为相互尊重而产生更多情感的?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相信更多的人是听过这样一句话:“为了孩子,日子多苦都熬下去吧。”如果一个家庭更多的意义是为了孩子而熬下去的,共生文化则是一个最后的稻草。

所以西方人更多的是让孩子成年后就开始自己的世界,而我们则更多的是孩子成年之后依然当做是未成年来看。

有个老人说:“即便你80岁了,只要我还活着,在我眼里你就还是个孩子。”在我们这里是莫大的父母之爱,在西方人眼中这可能有点难以接受。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我们会说西方人是西方人,我们是我们,但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日渐村化的,我们需要了解到新一代年轻人对爱情、对亲情、对社会有着更多进步思维的时候,我们才能产出更为深厚的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又是一年母亲节,我们是否有了更新的发现?

而今又是一年母亲节,当我们在一年一年的母亲节中,心疼了母亲们的辛劳,探讨了母亲们的生命意义,追求了母亲们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了解了母亲们所代表的母性文化,最终在离她最好的距离是四十分钟的路程后。

我们是否也开始思考,母爱和母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岁月静好是大多数中国女性最为青睐的词汇,也会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如同那位21岁被奸杀的空姐。

我们不知道她的母亲平日里是一个怎样的女性,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假若这位空姐还活着,到了婚嫁年龄,最终生下自己的孩子,那份不思量式的岁月静好一定会传承给她的孩子。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但我们的社会远不是岁月静好的,我们的母爱需要更为深刻的思考,一方面是对自己为人父母负责,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子女负责。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些人会觉得纸白君过于矫情了,过节就是过节,母爱伟大就是母爱伟大,谈这么多边缘的话做什么?

纸白君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对仪式感只是在于表面功夫,而不在于内在思考?三毛曾经说:“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所以我们看到了三毛,看到了她的文字,一定是有其母亲深刻的影响在身上的,才可以做出我们不能做到的思考,我们不能做到的为人所读的文字。

当然不能让人们放弃平凡活着的资格,但也不能剥夺人们不平凡活着的资格,不是每一个母亲都会像胡适、三毛的母亲一样,但毕竟有思考总是好的。

这就是母性文化要高于母爱的根本所在,即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国家的哲学,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是一个国家竞争的重要元素。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在以孝治天下的时代,母爱本身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象征,但这是落后的帝王时代,在以母性文化重塑族人的时代,母性文化才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母性群体的思维进步和对子女赋予生命的同时,也是欣赏一个生命的成长。

当人们不再以为养育子女是一笔买卖,是一笔交易,才会真正的理解到,一个生命在自己身上的分娩,他的第一声哭,他的第一声笑,他的性格是否健全,他的才能是否能够得到释放,要比仅仅是多了一个子女更为有意义。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母爱的伟大,如果仅仅定格在赋予了生命,母亲会很苦,子女也会很苦,因为我们的眼界太过狭隘,以至于根本无法将这份伟大赋予更为深远的价值。

你为人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将让子女的人生大为不同

记得有这样一段故事流传:黑人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为什么司机伯伯的肤色和我们不同?”母亲答:“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

到目的地黑人司机坚持不收钱,他说:“小时曾问过母亲同样问题,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会有不同的成就。”

母爱和母性文化是有着迥然不同的社会结果,这是我们不愿意去触碰,也不愿意去探讨的,我们可能在天天孝道中麻木了,宁愿在母亲节这天去多一些仪式感,去多宣扬母爱的伟大,以安顿所谓的朋友圈或者自身正确性。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但这不会让我们的社会有进步,也不会让我们的自身有进步,更不会让我们的父母们去了解他们曾经为什么是心苦兼辛苦的将我们带到世上养育成人,而不是开心的参与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

我们的父辈母辈们,他们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这些的,因为他们不得不听天由命,他们不得不被时代羁縻,他们不得不被生活所掏空一切走按部就班的路子,但我们需要做出思考和改变。

纸白君的母亲是一个女强人,纸白君完全继承了她强势的一面,得到了很多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但也在很多该妥协的事上,坚持己见,也就很容易就丧失了另一些也本该得到的美好。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父母所给予我们的,必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我们开始了解到,父母不代表一切正确性,子女也不代表一切正确性的时候,家庭的纷争才会日渐减少。

正如同权威在家庭的崩溃瓦解,需要新的家庭模式来弥补,这个模式是爱,是相互体谅,是相互平等中的相互进步,相互扶持,相互以人的根本价值为思考着眼点。

母亲节赶稿,庆祝中的母爱和认知中的母性文化

孩子不再是父母眼中的物件,父母也不再是孩子眼中的寄生所,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彼此独立的存在,我们才会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孝道的真正意义。

结语:感谢人生中还有更多的意义值得我们寻求

上述这些,远比任何一种大口号都实在,也比任何一种仪式感更为精进,与诸君共勉。最后遥祝天下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同时也能开始寻找母性文化于自身的价值。

文章最后还要特别感谢读者D君多年来对纸白君的教导,君读我的文字,视为知己和宽慰,我听君之言语,习得宽容和妥协,我们的社会终究还是需要各行各业的人,能够相互欣赏,相互交融,相互进步。

谢谢读者D君多年来,和纸白君家母一起,对顽劣的纸白君多加教导,多有体谅,纸白君也会继续努力奋进,与更多的朋友一同共勉我们的社会。

2018—5—13致母亲节,落笔于墨辩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