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這兩天,把孩子送進夏令營

自己空下來的時候,就去逛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這家博物館是美國的三大博物館之一

在展館的二樓,有大批印象派藝術家的畫作

其中,也有“後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文森特·梵高的作品

一查日期,正好

於是有了今天這篇推送


【今日由頭】

1890年7月27日

梵高“開槍自殺”

1

1890年7月27日的傍晚,文森特·梵高腳步有些踉蹌地回到了奧威爾小鎮。

他是午後帶著他的全套畫畫的工具,離開自己暫住的拉烏爾旅館,出去寫生的。旅館和鎮上的人都對此習以為常,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孤僻的畫家賣出去什麼畫,但他似乎也不在乎,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但是,梵高這次回來後的樣子有點奇怪:在明顯已經炎熱的夏日傍晚,他卻將自己的外套紐扣都緊緊扣起,而且手捂著腹部,一瘸一拐。

進了拉烏爾旅店,梵高也沒和人打招呼,直接上了閣樓,鑽進了他自己那間只有7平方米的房間。

出於謹慎,店老闆拉烏爾跟上了樓,也進了梵高的房間,發現他蜷縮在自己的床上,表情非常痛苦。

看到店老闆走進來,梵高掀起了自己的襯衫——在肋骨旁,有一個很小的彈孔。

“我弄傷了自己。”他說。

醫生和警察隨後都趕到了旅店。

醫生髮現,那顆射入梵高體內的子彈並沒有穿透他的身體,而是留在了脊柱附近。

而警察則關心這是不是一起謀殺案,所以他問梵高:“你是不是想要自殺?”

梵高回答:“我想是這樣的。”

梵高一生關係最親密的弟弟提奧得到消息後,很快從巴黎趕了過來。在床前,提奧向哥哥保證一定要救活他。

但梵高對自己摯愛的弟弟說:

“痛苦便是人生。”

據說那是梵高留在這個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7月30日,在痛苦掙扎了30多個小時之後,梵高離開了人世。

終年37歲。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自畫像(1887年),攝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2

這是梵高之死最通行的一個版本。

事實上,這個版本有一個完整的故事:

梵高從旅店老闆拉烏爾那裡借了一把左輪手槍說是要趕走麥田的烏鴉,然後來到了鎮外的一片麥田。在麥田裡,他放下了隨身攜帶的畫具,舉槍對著自己腹部開了一槍。這一槍沒有擊中心臟,卻讓他失去了意識。等他再醒來時已是黃昏,在無法找到那把手槍的情況下,他只能自己再蹣跚著回到旅店,尋求援助。

在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那本著名的《渴望生活·梵高傳》中,這一幕自殺的場景得到了文學上的昇華:

“他把臉仰向太陽。把左輪手槍抵住身側。扳動槍機。他倒下,臉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麥田鬆土裡———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親的子宮裡。”

再加上1956年好萊塢同名改編影片《渴望生活》的上映 ,梵高這一悲劇但又震撼人性的人生結局,深深打動了千萬人的心。

很多人甚至覺得,沒有什麼其他的結局比這更符合大家的想象了。

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天才但孤僻,甚至有精神疾病的梵高。

3

關於梵高的故事,大家當然已經很熟悉了。

梵高並不算漫長的一生,大概有這樣幾個點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一個,是他生前貧困潦倒,死後享盡哀榮。

梵高其實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牧師,母親是富家女。但是,長大成人後的梵高似乎辜負了家庭對他的期待,在做過牧師和藝術品經紀人之後,最終選擇做職業畫家的他卻就此陷入貧困。梵高一輩子只賣出過一幅畫。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完全是靠他最親愛的弟弟接濟——梵高給他的弟弟寫過600多封信,其中相當一部分只有一個訴求:“請務必再寄些錢來。”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生前唯一賣出過的一幅畫:《紅色的葡萄園》,當時售價是400法郎,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00多美元

然而,就在梵高去世之後,他遺留下來的畫作卻大受好評,導致價格一路飆升。梵高的多幅畫作均曾進入過世界最名貴的十大畫作排行,他的畫成了藝術和天價的代名詞。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1890年6月,梵高為自己的治療醫生加歇大夫畫了一張肖像畫。100年後的1990年,這幅《加歇醫生》的肖像畫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拍賣,3分鐘之內就被日本人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拍走,創下了有史以來最貴藝術品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2004年才被打破。

當時全世界最貴的十幅名畫,五幅都是梵高的。

另一個,是他起步雖晚,但天賦異稟。

梵高的畫畫天賦並不是從童年就開始展露的。

嚴格說起來,直到梵高去世,他正式投身藝術創作大概也就十年左右的時間,是一個標準“半路出家”的畫家。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剛學畫後不久的作品:《海邊的漁夫》。人臉肯定因為畫壞了而被抹去了。陳丹青非常喜歡這幅畫。

1885年,已有小成的梵高畫了一幅畫:《吃土豆的人》。這應該是他早期作品中比較出挑的一幅。畫完這幅畫後,他自信地將畫寄給了弟弟,而作為藝術商人的弟弟在看了畫之後沒有太多表示,只是給了哥哥一個建議:“來巴黎吧!”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吃土豆的人》

於是,在1886年,34歲的梵高就到了巴黎。

巴黎各種藝術潮流給從鄉下來的梵高造成了極大的震撼,而其中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印象派”。

還記得梵高在《吃土豆的人》中運用色彩的技法嗎?到了巴黎之後,梵高的畫就變成了這樣: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的《播種者》

而在最早,梵高臨摹米勒的《播種者》,是這樣的畫風: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左邊是米勒的《播種者》,右邊是梵高的臨摹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經常自己提起的一幅作品《阿爾勒的臥室》。這是他自己的臥室,簡單的佈置通過色彩的渲染,給人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攝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梵高的畫風開始大變,色彩明亮,塗抹濃厚,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風範。

還有一個,自然就是他性格孤僻,精神異常。

梵高作為家中的長子(哥哥夭折),其實還是頗受寵愛和期待的。但是,梵高的性格卻始終無法處理好這樣的壓力,最終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乃至精神上的失常(梵高的生平故事限於篇幅,本文不加以展開)。

關於他精神失常最有名的故事,無疑就是他與惺惺相惜的朋友高更爭吵之後,一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並將它打包後送給了一個妓女。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割耳後的自畫像》。關於梵高割耳的原因,還有幾個版本,有說他自畫時嫌自己耳朵不好看才割掉的,也有說他接到弟弟提奧要結婚的信之後憤怒之下割掉的。但不論如何,看到這幅畫於割掉耳朵後一個月的自畫像,相信梵高自己的心態已經趨於平靜

梵高曾經兩次精神崩潰被送入醫院治療,而對於一名藝術家而言,公眾更願意相信,精神和情緒上的波動,更有利於他們創造出普通人無法企及的作品。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1890年6月,梵高第二次精神崩潰進醫院療養期間,創作了這幅代表作之一:《星月夜》。此時離他去世只有一個月時間了

所以,縱觀梵高的一生,很多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自殺,可能是他唯一的歸宿。

而事實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但是,人們往往會忽視一點,那就是梵高作為一個虔誠的信徒和傳教者,其實是一直反對自殺的——他一直都表示,自殺是“道德上的懦夫行為”和“不誠實的人的行為”。

等等,那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梵高真的是死於自殺嗎?

4

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梵高“自殺”的那一天——1890年7月27日。

關於梵高自殺的那個說法,其實存在一系列的疑點:

首先,經醫生鑑定,槍是從距離身體較遠的地方開的,而不是從很近的地方開的——那梵高是如何做到自殺的?

其次,警察之後去了梵高所說的那片麥田,所有的畫具,包括那把手槍,都沒有找到——如果是自殺,那些東西都應該在。

第三,警察在詢問梵高是否自殺時,他一直含糊其辭:“不要指控任何人,是我自己想自殺的”——似乎想掩飾什麼。

第四,至少有兩個目擊證人證實,當初看到梵高去的是夏彭瓦爾村——那與梵高說自己自殺的麥田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

第五,梵高沒有留下遺書,且就在他“自殺”前不久寫給弟弟的信裡,還描述了自己對未來的打算和規劃——他不像是一個要自殺的人。

那麼,面對這些疑點,梵高真的是自殺的嗎?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的畫作《麥田裡的烏鴉》。這幅畫畫於1890年7月,就是在他結束生命的那個月。整個畫面雖然由金黃和藍色兩個主色調構成,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所以曾一度被傳為他自殺前畫的最後一幅畫作。

5

梵高有可能是死於他殺。

這是由史蒂文·奈菲與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傳》中提出的一個觀點。

1956年,在好萊塢電影《渴望生活》上映的同一年,一位名叫雷內·薩克裡頓的82歲的法國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他說,在他16歲的時候,就生活在奧威爾小鎮,並且認識一個奇怪的畫家——梵高。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可能是梵高作品中最早被大眾熟知的作品:《花瓶中的十五朵向日葵》。這幅畫在1987年就拍出了3950萬美元的價格——還是日本人收購,現收藏於東京損保日本東鄉青兒美術館。梵高一生對日本的浮世繪非常痴迷,而日本人也對梵高的畫有極強的收藏欲

雷內是一位富有的藥劑師的兒子,衣食無憂。根據他的回憶,他是通過他18歲的哥哥加斯頓認識梵高的——因為加斯頓也喜歡畫畫,且梵高認為他意識超前。

與哥哥不同,雷內比較喜歡惡作劇。他會將鹽放進梵高的咖啡裡,會將蛇放進梵高的顏料盒裡,還會在梵高的畫筆上塗抹紅辣椒——因為梵高在畫畫沉思時,經常會用舌頭去舔筆。

儘管如此,梵高還是和兄弟倆保持著往來。一方面,是梵高喜歡和哥哥加斯頓討論藝術,另一方面,兄弟倆會經常為梵高的酒吧賬單買單。

而在雷內的回憶中,一個重要細節就是,他曾經從旅店老闆拉烏爾手裡買過一把破舊的點38口徑的手槍,並且一直帶在身上。

關於1890年7月27日這一天發生的事,雷內暗示,是梵高從他的包裡偷走了那把手槍。這個說法與旅店老闆拉烏爾的敘述矛盾,因為老闆說是梵高向他借的手槍。而且,這和雷內之後的敘述也有矛盾:他說他與那個裝槍的帆布袋形影不離,但又說他後來到了諾曼底,才發現自己的手槍沒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梵高中槍的那一天,加斯頓和雷內兄弟就離開了小鎮,遠走高飛。

為此,《梵高傳》中作出了一種推斷假設:

在7月27日的那個下午,外出寫生的梵高在去夏彭瓦爾村的路上(那條路正好經過他和雷內兄弟經常相聚的酒吧),碰到了雷內和他的小夥伴們。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雙方起了爭執——也有可能是又一次惡作劇,但這一次似乎玩笑開大了,雷內的那把手槍擊中了梵高。

驚慌的梵高捂住傷口,一瘸一拐地回到了酒店,而同樣惶恐的兄弟倆,收起了梵高的畫具,包括那把手槍,就此遠走高飛。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前面所說的五大“疑點”,都可以完美解釋。

除了還有一點似乎說不過去:

梵高為什麼後來堅持對警察說自己是自殺?

梵高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他殺?

梵高的《鳶尾花》,畫於1889年,他離世的前一年。1988年,該畫以530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

6

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梵高的性格。

一方面,與其說當時梵高是與兄弟倆達成了某項約定,倒不如說梵高是出於自己善良的性格——他希望能夠保護著兄弟倆不要遭到麻煩。這也是他當時向警察強調“不要指控任何人”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梵高自己的求死之心。

這和梵高反對自殺的態度並不矛盾。梵高曾自己寫過一句話:

“我不會特意尋死,不過一旦死亡降臨,我也不會逃避。”

對於37歲的梵高來說,精神上的折磨,肉體上的痛苦,事業上的不順,以及摯愛的弟弟的結婚,多重打擊之下,如果忽然有了一個可以不用自殺而獲得解脫的機會,梵高是否能真的抗拒?

當然,一切的一切,只是推斷。不過就像梵高的自殺說法一樣——一切的來源只有他自己的說法,沒有任何人證,也沒有任何物證。

除非有時光機器,不然很難再弄清梵高當時究竟是怎樣遭受那一槍的。

不過有一點還是比較清楚的:

對於公眾而言,自殺對於梵高留給後世的光環而言,無疑更耀眼。

【饅頭說】

我曾在讀者見面會上說過一個例子,大意是:

有時候,一些人心目中偉大的天才科學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首先他應該清貧,如果坐擁豪宅遊艇,手握價值數億元的專利,那肯定就失去了很多味道;其次他最好有些怪癖,比如吃飯只吃單數的米粒,住酒店的房間號必須能被3整除;如果他能憤世嫉俗,離群索居,最後孤獨而死,後人卻從他的遺留手稿中發現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大發明,那簡直就是完美了。

我們的大眾傳媒其實也摸透了公眾的心理和需求,在報道和塑造典型人物的時候,也儘可能往這些方向靠攏,哪怕加上一點點想象或渲染。

不光科學家,藝術家其實也是。

梵高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例子:才華橫溢,窮困潦倒,孤僻抑鬱,自殺而死。

那麼多年來,梵高已是一個為藝術赴湯,為夢想蹈火,為真理獻身的形象,而在這個形象中,“自殺”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哪怕,這個故事結局未必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在我個人看來,那個可能存在的另一個版本,或許比自殺來得更曲折,更能彰顯梵高的性格——當然,這也只能停留在推斷的層面上了。

其實,若論是貧窮或是生活艱難,梵高在歷史上都不是最值得一寫的那個藝術家,但他在一直遭人白眼和冷遇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自己的夢想,這才是最讓人動容的。

沒錯,我們其實都知道,就梵高的一生際遇和他的才華而言,已經不需要再加上一個“自殺”來為自己的一生故事增加砝碼了。

英劇《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梵高被帶著穿越到了2010年的巴黎,奧賽美術館。他被帶到了一間展廳,驚訝地發現在裡面展出的,全是自己的作品。

然後,他從館長的口中,聽到了後世對自己的評價:

“我認為梵高是史上最傑出的畫家,沒有之一。在任何時期,都絕對是最知名,最偉大,最受景仰的畫家。他對色彩的掌控無與倫比,他把生活中遭受的痛苦磨難,轉化成了畫布上的激情洋溢的美。痛苦很容易表現,但如何糅合熱情與痛苦,來表現人世間的激情、喜悅和壯麗,他前無古人,或許也後無來者。”

那一刻,生前從來沒有受到過肯定的梵高,哭得像一個孩子。

那一刻,坐在屏幕前的我,也淚流滿面。


推薦一本書,就是文中提到的《梵高傳》,本文關於梵高可能死於他殺的論斷,就是這本書提出的。

這本書的作者 史蒂芬·奈菲 和 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曾經獲得過普利策獎。這本書,他們組織了8位研究者和18位翻譯者,依託梵高博物館檔案和學術研究,取材數千封書信和海量文獻,寫了十多年。光是為此書做的註釋就多達2.8萬條,打印出來要出超過5000頁,只能放到互聯網上。

再推薦一部電影,應該有不少人看過了,就是《至愛梵高》。

這部電影,動用了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畫師,根據梵高的120幅原作再加上演員表演拍攝成的853個鏡頭,創作了1000多幅手繪油畫,並讓每一幅層層變化著,加工成為65000幀畫面,最終以每秒12幀的播放速率,成就一部90分鐘的連貫故事——說的,就是探尋梵高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