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真的懂消費者心智嗎?

定位,真的懂消费者心智吗?

心智,是定位論最喜歡講的一個詞。《定位》一書的副標題就叫做爭奪用戶心智的戰爭,但是定位論對心智的理解完全是……

按照定位論創始人特勞特在《什麼是戰略》一書中的說法:“人類心智如同計算機的存儲器,它會給每條信息(每個品牌)分配一處空位並保存下來。”

特勞特又說:

“你可以設想在心智中有一系列梯子,每個梯子代表一類產品,每一層上有一個品牌名稱,就是這樣大致地歸類。”

換句話說,定位所謂的心智就像中藥店裡的百子櫃,在這個百子櫃上整齊排列著一個個抽屜,一個抽屜代表一個品類。

比如說,拉開手機這個抽屜,裡面碼放著七張卡片:蘋果、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魅族……蘋果代表智能手機領導品牌、三星代表安卓手機領導品牌、華為代表中國智能手機領導品牌、小米代表直銷手機、OPPO代表拍照手機、vivo代表音樂手機、魅族代表設計手機。

(至於為什麼是七張卡片,那是因為定位說,在每個品類下面消費者最多隻能記住七個品牌)

比如你再拉開洗髮水這個抽屜,裡面整齊排列著海飛絲、飄柔、潘婷、沙宣、清揚……等卡片。海飛絲的卡片上寫著去屑、飄柔卡片上寫著柔順、潘婷卡片上寫著營養、沙宣卡片上寫著造型修復、清揚卡片上寫著男士去屑。

並且,卡片的排列越靠前,被消費者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大。

每當消費者想買點什麼東西,它就照著這個櫃子照方抓藥、按圖索驥。

——這就是心智。

在定位眼中,消費者心智大約跟機器也差不了多少。既然消費者心智如此簡單,那品牌要做的就是為品牌賦予一個特性,不斷洗腦消費者強化認知,往消費者的心智抽屜裡塞多一張卡片,並且使卡片在抽屜裡的順序越來越靠前。

但是,真正按照心理學常識,消費者的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等,除了認知,消費者的心理過程還包括情緒和情感、意志、動機、人格等心理現象。

強調品類和特性的定位,最多隻是在消費者的知覺層面起作用,卻自以為搞懂了消費者心智的全部。

這種對消費者心智的僵化理解,使得定位所強調的信息難以真正贏得消費者認同和共鳴,只能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對消費者進行灌輸洗腦。

喜茶的創始人聶雲宸說:

當時我們首創芝士奶蓋茶,很想讓消費者知道這一點,於是就在廣告語寫上“喜茶是芝士奶蓋茶的首創者”。但我們發現這種宣傳很無力,其實消費者買產品很多時候是找共鳴的。後來,喜茶的宣傳語就調整為“一杯喜茶激發一份靈感”。

定位,真的懂消费者心智吗?
定位,真的懂消费者心智吗?

芝士奶蓋茶的首創者,這是標準的定位。但問題是——你是首創者,我就會喝你嗎?

對於今天的消費者來說,一個品牌讓消費者想要比讓消費者需要更加重要。

對於喜茶,你需要喝一杯芝士奶蓋茶首創者嗎?不需要。你需要為一杯奶茶排2小時隊嗎?不需要。

但是,消費者想要。

定位只試圖影響消費者認知,卻惘顧用戶在消費過程中的體驗需求、情感需求、個性需求、審美需求……對於消費心理和消費動機缺乏深層次的理解。

其結果就是品牌必須有高額的營銷費用支持,才能洗腦消費者,影響消費者決策。

定位最引以為豪的案例加多寶——也是特勞特中國多年如一日在航空雜誌上宣傳的案例——每年40個億的廣告費。

瓜子二手車,2年燒了30億廣告投放下去,一年的營收至今還沒有廣告費多。

定位,真的懂消费者心智吗?

2016年,諾貝爾瓷磚拋出瓷拋磚概念,強調自己是新一代瓷磚,橫空出世,全球首發。試圖通過開創瓷拋磚品類佔據消費者心智,一年就投了10億廣告費。

為什麼和定位合作的這些企業和品牌,都要投這麼多廣告?

  • 那是因為消費者根本就搞不懂“瓷拋磚”是個什麼玩意兒;
  • 那是因為“銷量遙遙領先的紅罐涼茶”根本就喚不起消費者喝一瓶飲料的慾望;
  • 那是因為“成交量遙遙領先、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根本喚起消費者的共鳴和認同。

因此,只有大量砸廣告,對消費者進行洗腦。

當然,作為一名廣告從業者,對此我很欣慰。

在廣告業,流傳著一句著名的天問: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浪費的是哪一半。

為什麼廣告費會浪費?因為你從一開始就不知道消費者想看想聽想要什麼,憑一句定位口號就想佔領什麼消費者心智,不浪費廣告費,又怎能被人記住呢?

對於營銷而言,理解消費者毫無疑問是營銷的首要前提,品牌必須直面消費者的內心去溝通,去尋求共鳴和認同,只把消費者心智當成一個接收企業廣告宣傳單的抽屜是遠遠不夠的。

THE END.

作者:空手,廣東省廣告集團|策略群總監,微信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