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癌藥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國老百姓?

首個獨立由中國人發明、中國醫生研究、中國企業研發的抗癌藥“呋喹替尼”即將面世,可為接受過至少兩次化療方案,但仍發生疾病進展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帶來希望,在臨床研究中被證實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呋喹替尼”面世對推動國產藥物的研發有何重要意義?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癌藥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國老百姓?

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癌藥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國老百姓?

聽到這個消息,無疑是振奮人心的!不藥不藥博士也是首先抱著懷疑的態度,查了一番。發現此消息是來自於6月26日國際頂尖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首次報道了呋喹替尼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III期關鍵性臨床研究的結果。使用呋喹替尼治療的患者生存期延長至9.3個月,對照組延長2.7個月。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項由中國研究者和醫療團隊的創新型成果,意義重大。

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抗癌藥品“呋喹替尼”即將上市,在臨床上將作為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的有效藥物,可顯著延長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期。

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癌藥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國老百姓?

在我國,轉移性結腸癌每年新發37萬6000例,且確診患者大部分都處於中晚期,目前我國應對轉移性結腸癌的治療手段一般是化療,一旦化療失敗,就很難再有其他治療手段來拯救患者,並且由於之前我國抗癌醫藥自主研發這一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患者需要花費重金購買進口抗癌藥,這對患者家庭來說是極大的負擔。此次我國所研發的“呋喹替尼”不但填補了我國抗癌藥物領域的空白,也成為了癌症病人家庭的一道福音。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數據,我國新確診的癌症病例為380.4萬例,這意味著每天就有超過10000例病人在醫院被確診為癌症,參照我國人口比例,我國的癌症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278.07人,這個數據遠遠高於於國際標準的186.53人。

由於我國目前在抗癌藥物領域力量薄弱,很多抗癌藥物不得不從國外進口,這其中很多藥品對患癌家庭來說是“天價”,尤其是進口靶向藥,價格極其昂貴,甚至有“一人得癌,全家返貧”的說法。例如治療乳腺癌的曲妥珠單抗(俗稱赫賽汀),一支藥劑的零售價格就高達2萬多元,平均需連續使用約24至26周,這足以拖垮一箇中產家庭,很多負擔不起藥物的窮苦人家甚至不惜用“火烤殺死癌細胞”、“自制抗癌藥”等方式以身試險。因此國產抗癌藥的上市刻不容緩,對患者家庭來說意義也極其重大。

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抗癌藥物能否真正惠及中國老百姓?

儘管“呋喹替尼”上市在即,前景美好,我們仍然不能過分樂觀。我國癌症發病率已經遠遠高於國際標準,而在農村,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仍在上升,在那些窮苦的農村人眼裡,得癌症就意味著得絕症。我國仍需要加大藥品研發力度,將進口抗癌藥的重擔從老百姓的肩上移開,同時將國產藥品普及到這些家庭當中,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也會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

目前此項臨床研究結果已經申報國家藥監局,準備註冊上市。且已獲進入優先審評的綠色通道。但截至目前,還在審評審批中,還沒最終獲得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