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疾病種類是不是越多越好?

重疾險——疾病種類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們在選購重疾險的時候往往聽到代理人介紹有40、60、80甚至100種。面對重疾險時,第一感覺就是重疾種類是不是越多越好?到底重疾險應該買多少種呢?哪種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呢?

在講到正題之前,給大家講一個笑話:大概是說一個人去飯店吃飯,吃了七張餅,吃飽了。然後他後悔地說,早知道第七張餅就能吃飽,就不買前面六張餅了。這個笑話裡其實隱藏了一個保險的重疾數量邏輯。

現在市面上對於重大疾病保險,頭一個拿出來說的參數就是重疾種類,通常都是這種畫風:

A代理人:這家公司產品不行,他只有25種重疾,我家有40種,厲害吧?

B代理人:哎呀不要聽他說,他家40種算啥啊,我家60種呢。

C代理人:你已經買了?哎呀,你應該看看我家的,80種重疾呢,多保不少疾病呢。

D代理人:你們都靠邊站,說吧,你們家的保險有多少種?我直接在你們數量上加70%,我家有135種,都別爭了,我家最強。

是不是覺得市面上的重疾保障數量越來越多?

大家知道中國保險協會只給出了哪幾種重大疾病的官方解釋嗎?25種。是不是感覺這麼少?保障會不會不夠啊?官方怎麼這麼小氣?

事實上:這25種疾病,幾乎覆蓋了絕大部分重大疾病的理賠範圍,其中排在前面6種重大疾病(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終末期腎病)在保監會發布的較多年齡段內重大疾病發生率數據中最高可達94.5%。

由此可見,25種重大疾病保障基本可以hold住人生絕大多數的重大疾病風險。保險協會給出的這25種是保障民眾的利益,任何保險公司出品的超出25種重疾種類的重大疾病保險都是必須涵蓋這25種重大疾病。

回到一開始的吃餅玩笑,前面的六張餅(25種重大疾病)是那個人吃飽的基礎,最後第七張餅(超出25種重大疾病的其他重疾種類)才是錦上添花。

那麼在25種數量基礎上演變的上百種重疾是怎麼出來的?很多時候一方面是保險公司將一些發生率很低很低的疾病增加進來了,一方面是是將重大疾病進行再拆分類型,讓數字變多。

所以,說到最後,其實你會發現重疾那麼多種數量都在博眼球,但是又不能怪保險公司,市場的競爭,不斷疊加的重疾數量,對此不瞭解的民眾,客觀地讓重疾數量疊加遊戲一直玩了下去。

你會說,我就算懂25種重疾可以保障絕大多數重大疾病的風險,可是保險公司要做那麼多重疾,我該怎麼買呢?

很簡單。

大家都逛過超市和網店,經常看到一句口號:加量不加價。不過保險產品的任何環節都有成本,無論發生率是真的不高,新增加重疾種類還是會算到成本價裡去的。關鍵就在於新增加的重疾是否會讓你購買的成本提升很多。

吃餅的人吃了七張餅飽了,前面六張餅(25種重疾)收費1元/張,但是如果第七張餅(超出25種重大疾病的其他重疾種類)卻要收費5元/一張,那麼吃餅的人是不會買賬的。

鑑於各家保險公司精算風險模型不同,沒有辦法給出統一的答案。主要是你心理應該有個秤,最好的方法就是:比價。例如:

A產品保80種(25+55)重疾,保額十萬,保費2000元。

B產品保100種(25+75)重疾,保額十萬,保費2500元。

經過心中的盤算和對比之後,相信你能做出自己的正確選擇。

總而言之,選一款適合你的重疾險,需要考慮疾病種類的數量、質量以及保費與預算。若是盲目追求保障更多的疾病種類,超出預算而削減保額是不明智的。因為核心的疾病保障是25種,屬於雪中送炭型,而其他的若干種疾病保障,不過是錦上添花型的,價格合適,當然還是多多益善的。

重中之重:

重疾險的疾病種類多少不是考核重疾險優劣最重要的指標,一款好的重疾險考核主要指標在於重疾的病種(高發的重疾與輕症包含多少)以及疾病理賠的定義(同樣的疾病,哪一款重疾險理賠條款更寬鬆)。

關於保秘書

保秘書APP是專為保險代理人研發的一款工具類手機軟件。針對保險行業的痛點,幫助保險代理人進行客戶、日程、學習等方面的管理,幫助保險企業進行團隊管理、數據化分析和團隊協作,提升客戶滿意度,實現可持續的業績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