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自从开办了网授作文辅导以后,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语文阅读与写作上的困惑时,都会经常与我交流。面对家长们各式各样的问题,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焦虑与急迫的心理。

可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家长们仍然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是好。

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我想先分享自己的一个心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教育类图书的选择上,我一直信奉方法为王,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此书在当年之所以如此火爆,狂销200万册,正是因为其中讲述了大量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当年读这本书也是令我受益匪浅。

可是慢慢的,我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可能大家也会有同感,我们从别人那里看到的、听到的各种有效的办法,怎么换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就不管用了呢?

书的上的各种教育方法听上去是那么让人拔云见日,醍醐灌顶。各种现身说话都是活生生的,让人感觉到,原来还是因为我没找到方法啊。可是我们通过“拿来主义”之后却发现,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由此,我们又陷入了迷茫之中。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所谓的方法中彻底迷失了自己。

其实,一切方法都源于一种观念与理论的推演与分析。什么是观念呢?观念,即是人的一种看法。人对某事某物一旦形成某种看法之后,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与手段,都是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学习再多的方法,如果没有悟透其中的理论与观念,就相当于浮于表现的学习,并没有掌握其精髓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对家庭教育方面各种理论指导类书籍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视其为空洞无用的书籍,而是从各种理论与思想中吸取营养,再结合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所以,当面对孩子学习出现的问题时,家长们一定不要急于寻找办法,而是要先想一想,我的想法,观念,态度,认识,有没有发生问题。

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以前读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母亲的三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先不说文章写得如何,这个标题我是极为认同的。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家长的三观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当面对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或是孩子的学习突然出现了问题时,作为父母,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一,进入孩子的后台,想一想,如果换成我是孩子会怎么样

一个母亲的三观与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同频共振的。如果说我们肉眼所见是一个孩子的前台,那么,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后台,去发现表象背后的真实。因为,父母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观念的变化根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换句话说,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哲学家的祖师爷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认识自己是极难的事情。而我们想一想,一个孩子,他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吗?显然是不足的。可是当我们责备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都不会?”“你能不能再认真一点?”时,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是真的不会,孩子已经很认真了?

我的孩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每次出门都是拖拖拉拉的,在门口穿个鞋,都要让我们等很久。有一次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就责怪她:你能不能快点,这么大了,每次都这么磨蹭,让人等你。

孩子的脸上立刻变成了委屈的表情,眼泪开始在眼眶打转,脸也涨得痛红,一边在努力地穿着鞋,一边充满怨气地说:我已经很努力在穿了。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在用成人能做好的事情标准来要求她,而忘了她还是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

也是从那以后,每逢遇到问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会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一个10岁的孩子能不能做到。无论答案是肯定或是否定,当我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都已经不再急躁与不安了。我都会静下心来,搂一下孩子的肩头,或是开个小玩笑,当气氛缓和之后,也许你会发现,那些学习上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情。

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二,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前几天看到一个网络留言很有感触,一位大学生在网络上抱怨压力太大,为什么想考的证书别人一次就考过了,自己却连续两次没有考过。他产生了自卑与怀疑。而下面的一条留言说:这个世界上,凡是可以重来的,都是幸运的。

的确,无论我们失败多少次,只要还有机会,只要还能去尝试,就不算是真正的失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讲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当孩子在学习上或是其他方面出现了失败与挫折的时候。家长们不妨去想一想,如果这件事放在一年之后,五年之后,甚至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会有什么影响呢?可能那时候你甚至都想不起来有这样一件事存在。

那么为什么在当时就会觉得特别严重呢?多数是因为当时你的关注点并没有放到解决问题上,而是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多么恶劣,多么糟糕,坏影响有多么大。这样的怀情绪使你急于发泄,导致的结果当然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要相信事情总会变得好起来,孩子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一个问题本身其实并没有好与坏之分,而问题对于孩子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在短期内也是不易显现出来的。既然如此,将关注点就放在当下的问题上,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高效、合理的处理方式。

三,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问题孩子

这个道理用一句我们常用的话说就是“对事不对人”。而父母天生的权威性使“对事不对人”的道理在面对孩子时几乎是无效的。父母总是会将各种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归于孩子性格与品质出了问题,而忽略了去了解整件事情的前因与后果。

助人即是助己,育儿亦是育己。当我们的孩子出现各类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多是因为作为家长的我们并没有告诉或是指导他在面前此类问题时该如何去做,而在问题出现时,我们却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应该会处理。从而脱离问题本身,将矛头指向孩子的心理或是性格的缺陷。

家长们要明白,教育孩子不是为了摆脱作为家长可能失职的一种自我心理的负罪感,而是要真正地为孩子去考虑,抛弃对自身权威性的维护。这时候家长要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担当起孩子所犯错误的责任,甚至在孩子面前做出自我批评的姿态。

这个时候,也许你会欣喜的发现,孩子突会变得坦率而有担当了,也会勇敢地检讨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要相信,孩子比大人更不愿犯错,更加坦率与正直,更加需要鼓励与肯定。只要家长们能本着这样的原则与信念去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类问题与困难,就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出现的。

辅导孩子作文,林老师来帮你,林老师开设网授作文辅导,欢迎大家咨询

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