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印刷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对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作用。为此,印刷术同火药、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他在《经济学手稿》中阐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时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术,产生于8世纪前后。而雕板和印刷技术的雏型,则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先秦以来的印章、秦汉时代的刻石、魏晋以来的木刻符篆,特别是晋代反写阳文凸字的砖志、南北朝时反写反刻阴文神通石柱等,以及在丝织品上镂板印花和在石刻上摹临拓片方面,已经早见端倪。西汉发明的造纸,东汉发明的松烟墨,则为印刷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于是,与唐代经济文化发达的形势相适应,雕版印刷术便应运而生了。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9世纪时,我国的雕板印刷术已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相当的普及。唐、五代以后,至宋初,私家和官方刻书都日益盛行,雕板印刷术趋于鼎盛。但由于雕板费料费工费时,人们便设法改进它。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宋仁宗庆历年(1041-1048),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毕,生卒年不详,可能是杭州人,北宋庆历年间的布衣,所谓“布衣”,就是老百姓。正史上对他的生平事迹却一无记载。但当时的沈括却在他的《梦溪笔谈》里作了一段记述,才给后人留下关于毕伟大发明的珍贵资料。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毕用细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凸起部分有铜钱边缘那样厚。用火把它们烧硬,便成为了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时使用。通常不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则可随制随用。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置于木格子内,贴上纸条标明。排字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由松脂、黄蜡和纸灰混合成的固着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即为一版,用火烘焙,等脂、蜡融化,以另一块铁板压平字面,等固着剂冷凝后泥活字便粘成一版,即可施墨、覆纸、加压、印刷。若需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印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作用。印完后,再经烘烤,脂、蜡融化,取下活字,放回原处,以备再用。毕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固着剂沾在一起不易分开等原因,最终没有采用。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毕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较之以前的雕版印刷术,是印刷技术上的一大革命,但在当时未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他的泥活字也没有能传下来。大约200年后,元初姚枢教他的学生杨古,用活字板印成朱熹的《大学》《近思录》和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大概就是用烧过的泥活字所印。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河南汝南地方一个武官家中,从地下掘出黑子数百颗,每子有一字,书法为唐欧(阳询)体,当时有人认为这些就是泥活字,究其精巧,非毕不能造。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毕的重大发明,给印刷史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13世纪以后传向世界各地。首先传入近邻:东传入朝鲜、日本;南传入越南、菲律宾等国。尔后由西经波斯(今伊朗)传入欧洲各国,影响了全世界。历史学家拉施德,在1310年著成的名著《世界史》中,也曾详尽地记述了中国的印刷术。1450年,德国人戈登堡以铅、锑、锡合金制造活字用以印刷,但是比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整整晚了400多年。

当代世界的印刷技术比毕的发明不知先进了多少倍。但是,活字制版仍是按着毕的原理发展起来。活字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