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常見問題,帶你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理解

1. 什麼影響了我們對一件物品的評價?

結論:當個人一旦擁有某件物品,他對這件物品價值的評價,會比未曾擁有時顯著增加。這在心理學上,叫作“稟賦效應”。

示例:失憶症患者排序實驗

心理學家給失憶症患者六幅畫,讓他根據喜好給六幅畫排序,然後允許患者挑選一幅送給自己。之後,心理學家讓被試者重新為同樣的畫排序。

結果發現,兩次的排序結果不一樣:患者會把他在第一次實驗裡得到的畫,往前排;而沒有得到的那幅畫,往後排。

2. 貧窮的危害只是物質的匱乏嗎?

結論:貧窮不止是物質的匱乏,更會影響人大腦的結構。但這個影響並不絕對——高自尊會幫助人擺脫這種影響。

舉例:自尊實驗

五個常見問題,帶你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理解

心理學家把大學生分成四類:來自富裕家庭的,高自尊與低自尊的大學生;來自貧困家庭的,高自尊與低自尊的大學生。然後掃描他們的大腦結構,尤其是海馬體(大腦學習、記憶、壓力管理等多種功能的中樞)。

最後發現,來自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顯著小於那些富裕家庭的大學生。但是,來自貧窮家庭但高自尊的大學生,和富裕家庭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沒有顯著的差別。

3. 人的大腦和心理發展是勻速的嗎?

結論:人的大腦與心理的發展存在關鍵期,而不是勻速的。在關鍵期,學習這個關鍵期最敏感的能力最快,相反則事倍功半。

示例:雙胞胎學習實驗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教授,選取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學習爬樓梯。每天同樣的訓練,哥哥在第48周大時就開始,弟弟則在52周大時才開始。

結果發現,雖然起步早晚不同,但是兩人都在第54周時學會了爬樓梯。

4. 自由意志決定了人的動作嗎?

結論:我們做出的動作,並不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的。自由意志只是一個旁觀者,幫助我們理解“我為什麼做這個動作”。

示例:自由意志實驗

心理學家以擺動手指這個動作為準,測試受試者擺動手指的想法(自由意志)、做出擺動手指的動作出現的時間。

結果發現,在產生擺動手指的想法之前,大腦會先產生一個電信號。也就是說,大腦先產生了一個電活動,它決定我要動一下手指;又過了大約300毫秒,我們才意識到“我想動一下手指”;最後做出動作。

五個常見問題,帶你從心理學的視角重新理解

5. 年齡變大導致了人們能力的衰退嗎?

結論:一定程度上,衰老是個被灌輸的概念。老人能力的衰退,不單是生理的衰老,更多的,是心理的衰老。

示例:返老還童實驗

哈佛大學蘭格教授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房間佈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他邀請16位老人,在時空膠囊裡生活了一個星期。

結果發現,在20年前的環境裡生活一週後,這些老人的身體都有了明顯改善。視力、聽力、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也都明顯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