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心理學——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知覺、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知覺

知覺的概念:知覺是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

知覺的種類:選擇性 整體性 理解性 恆常性

心理學——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知覺對象不同來劃分時,知覺的種類。

空間知覺

時間知覺

運動知覺

社會知覺

第一印象:它是指與陌生人初次相見時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它鮮明、深刻而牢固,會給人一種固定的看法,它影響甚至決定著今後的交往關係,在社會知覺中起著重要作用。

暈輪效應:它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徵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後,掩蓋了其餘品質、特徵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醜”、“一壞百壞”。

刻板印象:這是對社會上各類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對人概括泛化的看法。刻板印象能潛在於人的意識之中,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山東人身材魁梧、正直豪爽,能吃苦耐勞,浙江人聰明伶俐,能隨機應變。

近因效應:它是指最近獲得的信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影響。

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整體性:我們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的過去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結構的整體。

知覺的理解性:所謂理解性是指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並用言語把它揭示出來的特性。

心理學——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知覺的選擇性:人不可能在瞬間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種需要和目的,主動而有意地選擇少數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為知覺的對象,或無意識地被某種事物所吸引,以它作為知覺對象,對它產生鮮明、清晰的知覺映象,而把周圍其餘的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只產生比較模糊的知覺映象。

心理學——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知覺的恆常性

:當距離、角度或光線的明暗在一定範圍內發生了變化時,我們的直覺印象仍然不變。包括形狀恆常、亮度和顏色恆常性、大小恆常。

第三節 感知覺在教學中的應用

感知規律與直觀教學

(一)直觀教學的基本形式

實物直觀

實物直觀即通過直接感知要學習的實際事物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模象直觀

模象即事物的模擬性形象。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言語直觀

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二)遵循感知規律,促進直觀教學

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靈活運用各種直觀方式

運用知覺的組織原則,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①強度律

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

常考例子,教師在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語速要適中,板書要清晰,要讓全班同學聽得懂、看得見。

②差異律

當知覺的對象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對象容易被感知

③活動律

我們知道,在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對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④組合律

在時間上彼此接近、在空間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

教會學生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觀察力的培養

概念: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的知覺”。

觀察能力高低的標準

(1)客觀性

(2)全面性

(3)準確性

(4)敏捷性

(5)創造性

如何培養學生觀察力(口訣:母雞指路很驕傲)

(1)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是良好觀察的重要條件。

(2)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計劃、提出觀察的具體方法,是引導學生完成觀察的重要條件。

(3)加強個別指導、有針對性培養。

(4)引導學生學會記錄整理觀察結果。

(5)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並彙報觀察結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