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有大能量,宋朝皇室差点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很多人出于主观的印象,对太监的第一感觉往往是“阴暗”、“狡诈”。的确,在历史上,太监想乱搞,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欺瞒圣上,宦官干政”了,诸如赵高、魏忠贤之徒,大权独揽祸国殃民,活生生把“太监一族”的名声给搞臭了。

不过,今天咱要讲的这位公公王继恩,可谓功过难评。

大太监有大能量,宋朝皇室差点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为啥呢?一来,王继恩战功赫赫,是个货真价实的战将;再者,他因贪恋权势竟擅自改变皇位继承人,而且同样的戏法还耍了两次。可以说,王继恩的一生对宋朝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早在大宋建立之初,王继恩就已经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心腹了,并且在大宋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表现很出彩。而到了太宗时期,王继恩更是兵权益胜,曾长期担任河北刺史,掌管着部队的军械库存。没了他这一环,那大宋的士兵就得拿着烧火棍打仗了,可见这一职务的重要性。

当然了,人家小王公公能爬上那样的位子,可不光是靠着耍嘴皮子,硬实力还是有的。

话说,淳化四年(993年),蜀地弊政恶劣,再加上天灾严重,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王李起义(王小波、李顺),由于此时大宋重文轻武已有多年,这伙农民军虽然没啥子战斗力,但是却依旧把大宋的正规军打得稀里哗啦。次年,起义军攻占西南重镇成都,并在此建立了“大蜀”政权,跟大宋干上了。

大太监有大能量,宋朝皇室差点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北宋虽然弱,但是也忍不了被人这么欺负啊,更何况还是赵光义这样的暴脾气。这时候,王继恩很自觉地跳了出来:皇上,我去干掉他们!

于是,王继恩被任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总司令带着剿匪部队出发了。

王继恩毕竟还是有些谋略的,他采用当年太祖皇帝攻取后蜀时的策略,步步蚕食、稳扎稳打,将成都周围的城镇悉数收复,转眼间,成都就成了孤立无援的死城。农民军终究还是缺乏实战经验,面对这样的情况,顿时举足无措,选择了不战而降。结果,心狠手辣的王继恩竟将三万农民军全部屠杀,以绝后患。

虽说这手段是可恨了一点,但是本事确实是不可小觑的。之后,王继恩被授予宣政使,走向了人生巅峰。

不过,王继恩却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贪权。已经到手的,绝不肯放弃;还没到手的,又在觊觎。否则,他也不会参与两次宫廷政变了。

大太监有大能量,宋朝皇室差点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

第一次就是大伙都熟知的“烛影斧声”。虽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是多数史学家都认可王继恩帮助赵光义篡位这一说法。

据《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驾崩之际,开宝皇后命令王继恩去找赵德芳来继承皇位,结果王继恩为了保住权势,半路溜去了晋王府,和赵光义合谋,抢先进宫取得了皇位。而之后,靠着这份辅助之功,王继恩可谓平步青云,真正的实现了他手握大权的野心。

只不过,人一旦有了权势,往往会更加贪婪。因为上次尝到了甜头,太宗皇帝赵光义病重之际,王继恩竟然想故伎重施,再一次发动宫廷政变。他暗中勾结大臣李昌龄、将军李继勋以及知制胡旦等人,想着把太子赵元侃扳倒,立赵元佐为皇帝。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毕竟不是每一次押宝总能押中的。这一次,半路杀出个吕端,在吕端的拼死力争下,王继恩的如意算盘被毁,太子赵元侃顺利登基。

行动失败,王继恩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没多久,宋真宗,也就是刚刚即位的赵元侃,随便找了个理由把王继恩贬去了均州,当了一个右监门卫监军。

不过,这还没完。没过多久,王继恩就稀里糊涂地死在了均州。虽说关于王继恩之死史书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这样的下场怕是早已注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