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这几天上海的天气可以说是“高烧”不退。相信有很多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热天,因为地下车库没有车位不得不将爱车露天停放,经过太阳的暴晒“洗礼”,不仅车门烫手,打开车门后还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别提有多“酸爽”了。

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前几天,小编就因为小区地下车库停满了而经历了一回这样的事情,打开车门,车内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后来小编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大吃一惊:这股难闻的气味,实则就是甲醛等有毒气体。

暴晒汽车=“慢性自杀”

国内某机构我们分别对十万左右的普通轿车、百万左右的高档轿车以及一辆开了五年的旧车,进行阳光暴晒实验。将这些车辆在太阳下暴晒。一小时后,普通轿车内的甲醛含量上升了将近三倍;高档轿车车内的甲醛含量上升了将近两倍,旧车暴晒后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依旧有所提升。同时,这三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均有所升高。

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在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中,除了大家熟知、危害极大的甲醛外,还有可以引起中枢神经麻醉的二甲苯和令人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的甲苯等等。据了解,一般来说,车辆被暴晒一小时以上,车内污染物就会暴增,驾驶者会被迫吸入有毒气体。所以,夏天驾驶暴晒过的车辆,其实无异于“慢性自杀”。

对此,专家表示,甲醛的释放与温度有关,太阳暴晒下车内温度越高,甲醛等污染物的释放就会随之增长。因此在夏天驾车,一定要进行及时的通风。

暴晒后,问题真不少

除了车内污染物的骤增外,车辆本身也会因为暴晒而出现问题。首先当属车漆了,车漆好比是人的皮肤,晒伤了都会“脱皮”。汽车的金属外壳与漆面在太阳的照射下都会发生热胀冷缩效应,但由于金属和油漆的膨胀系数并不一致,漆面就会产生微细裂纹。尽管现在的车漆技术已经比较先进,车漆的成分主要是树脂,耐热性较好,在空气中的耐热温度一般在120℃以上。但是在太阳光的紫外线长期照射下树脂的有机成分会被破坏。

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其次,汽车的内饰容易在高温下老化,由于暴晒之下车内温度相比车外更高,而且内饰的用料多以塑料和皮质为主,所以更容易受到影响。长期高温暴晒,皮质材料会老化变硬,触感变差,而塑料材质则会发生变形,产生异响。

此外,汽车的密封性也会变差。车门和车窗的密封条均为橡胶材质,这种材质在高温下会产生老化,不能再提供很好的密封效果,长期暴晒便会导致车辆的密封性下降。不仅会降低车辆的的隔音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渗水的隐患。

爱车也需“防晒”

炎炎夏日,“爱美人士”纷纷各出奇招进行防晒,但别忘了,自己防晒的同时也给爱车做一下“美容防晒”,防止爱车受损的同时还防止自己吸入甲醛等有害气体。

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1.停在阴凉处

这是最简单的防晒方法,毕竟现在很多地方地下停车场比较多,虽然可能会比露天的贵一点,但是为了我们的爱车,这点钱不能省。

2.打蜡封釉

给车漆加保护层,例如打蜡,封釉等。打蜡跟封釉则是对车身表面的有效隔离,可以防止紫外线,防止车漆褪色,经过打蜡和封釉的车辆,都能改善其表面的光亮程度,使车身恢复亮丽本色。

3.通风最重要

专家表示,车内温度达到25℃时,就成为了有害气体的最佳挥发温度,气温越高,有害气体挥发的量会加大,但会在一定浓度内保持不变,因为此时有限的空间内有害气体的分子量已经饱和。

因此,上车前先把车门打开通风5分钟,等待车内热气和有毒气体排出,车主进入车内感觉温度与室外温度一致时即可。

4.清洁少不了

去除甲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保持车内卫生。要把车内的脏物、垃圾等全部清除掉,千万不要瓜果皮壳等放在车内不丢,这些东西很容易产生病菌霉菌,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专家建议,可以在车内放置一些可以去除甲醛的食物或者植物,这是非常简单的去除车内甲醛有害气体的方法。比如桔子、柚子、柠檬和竹炭等都可以。

炎炎夏日,专家表示这样开车无异于“慢性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