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及施肥措施

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及施肥措施

棉花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及施肥措施

一、缺鋅症。從第一真葉開始,幼葉即呈顯青銅色,葉脈間明顯失綠,變厚變脆易碎。葉緣向上捲曲。葉間縮短,植株矮小呈叢狀,生長受阻,結鈴推遲,蕾鈴易脫落。症狀易發生在花鈴期的老葉上。

誘發條件:磷肥施用量大,以及施用氮肥過多,會導致土壤有效鋅的不足。施肥方法:畝用硫酸鋅1公斤拌細乾土10~15公斤在耕地前底施或苗期追施(注意不要和尿素混合,且要注意避免使用硫酸鎂冒充的鋅肥);葉面噴施可用英國進口的70%“禾豐鋅”(Kingfolzinc)3000倍液,或25%“威力鋅”1000倍液,在苗期、現蕾期各噴一次。

二、缺硼症。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現,主要是葉片變厚增大、變脆,色暗綠無光澤,主莖生長點受損,腋芽叢生,上部葉片萎縮。至蕾鈴期脫落嚴重,“蕾而不花”,開花也難成桃,但病症卻最早出現在葉片上。潛在缺硼時,葉柄上可能出現環節。症狀易發生於現蕾到開花的新生組織上。

誘發條件:有機質少的土壤,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及長期持續乾旱和雨水過多的,易誘發缺硼。

施肥方法:畝用美國進口的“持力硼”(Granubor)200克作底施。或者用20.5%的進口“速樂硼”(Solubor),或20.5%“威力硼”1000倍液,在蕾期、初花期、花鈴期各噴一次。

三、缺錳症。幼葉首先在葉脈間出現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條紋,葉片的中部比葉尖端更為明顯。葉尖初呈淡綠色,在白色條紋中同時出現一些小塊枯斑,以後連接成條的乾枯組織,並使葉片縱裂。症狀易發生於現蕾初期到開花的植株上部及幼嫩葉片。

誘發條件:PH7、砂性大、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有效錳含量低,雨水過多易淋失。

施肥方法:用0.2%的硫酸錳、或800倍的高錳酸鉀、或600倍的“綠葉素”等含錳(Mn)葉面肥,在苗期、初花期、花鈴期各噴一次。

四、缺鉬症。老葉失綠,植株矮小,葉緣捲曲、葉子變形,以至乾枯而脫落。有時導致缺氮症狀,蕾、花脫落,植株早衰。症狀易發生於苗期到現蕾的植株新生組織。

誘發條件:大量施用磷肥、含硫肥料,以及施用錳肥過量。

施肥方法:用0.05%~0.1%的鉬酸銨溶液噴施2~3次,也可用“E導素”等含鉬(Mo)的葉面肥。

五、缺銅症。植株矮小,失綠,植株頂端有時呈簇狀,嚴重時,頂端枯死。而且,棉花缺銅容易感染各種病害。症狀易發生於植株新生組織。

誘發條件: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鹼性,銅的有效性降低;氮肥施用的過多,也會引起缺銅。

施肥方法:畝用硫酸銅0.2~1公斤拌細乾土10~15公斤於耕前均勻撒施;葉面噴施,可用0.02%的硫酸銅、或600倍的“綠色革命”等含銅(Cu)葉面肥,在苗期、開花前各噴施一次。

六、缺鐵症。表現為“缺綠症”或“失綠症”,開始時幼葉葉脈間失綠、葉脈仍保持綠色,以後完全失綠,有時,一開始整個葉片就呈黃白色。莖稈短而細弱,多新葉失綠、老葉仍可保持綠色。症狀易發生於新生葉片。

誘發條件:土壤中磷、鋅、錳、銅含量過高,鉀含量過低,土壤粘性大、水飽和度高,使用硝態氮肥,均會加重缺鐵。

施肥方法:畝用硫酸亞鐵5~10公斤底施,葉面噴施可用600倍的“綠葉素”等含鐵(Fe)葉面肥。

滑縣劉秀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