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溫高達36℃!大連海參養殖區預計損失幾百億!

近日,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的海參“熱死”問題。大連瓦房店謝屯的海參養殖區屬於深水養殖海參,它幾乎是海參養殖最後的希望。筆者整理新京報對“海參哥”姚建國的直播訪問,帶大家瞭解一下最新情況。

水温高达36℃!大连海参养殖区预计损失几百亿!

來自金普新區大魏家街道海參養殖業戶王壽芳說:“災害發生得特別快,29號那天海參圈裡的海參出現異常,30號那天就開始陸續‘化皮’。海水溫度已經高達32℃,超過海參生存極限溫度了。”

新京報記者採訪當地海參養殖專家姚建國,他說到:“這一片海參養殖區已經是大連海參養殖最後一絲希望。這一片海域的水位深、水質條件非常好,但是現在這一片海域也面臨著高溫災難,已經沒有辦法挽救了。”

由於今年雨水減少,海水鹽度上升,這對海參來說已經是一個災害;

連日來的高溫使海水溫度達到34-36°C,而海參在31°C就會發生自融現象;

水温高达36℃!大连海参养殖区预计损失几百亿!

據姚建國瞭解,在謝屯承包一畝地的租金為5萬元,使用期限在17-18年,製造海參生活的礁石,加上一年50萬的參苗成本,連續3年一個海參圈要花費至少500萬,很多養殖戶都是貸款養殖,遇上這樣的天災,幾乎是血本無歸。

海參投苗是一茬接著一茬的階梯性投苗,在春季和秋季捕撈成參。現在高溫災難導致海參從小苗到大苗已經都死亡了。養殖戶還要連續投苗3年才會有收成,這是十分考驗養殖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姚建國透露這片海區有上萬戶海參養殖戶,連日高溫每戶平均已經損失200-300萬,更有上千萬的損失者。

“水溫達到30℃以上,海參就會從夏眠中驚醒,水溫達到34℃,海參就會大面積化皮死亡。”楊桂杉說,如今飄上水面的這些海參,就是養殖戶們最為恐懼的“漂參”。“幾年辛苦,化為烏有。”一位張姓養殖者無奈地說。

另一名養殖戶楊桂杉說,自己這30畝海參圈近3年來一直在累計投苗。“每年至少投苗1萬斤。”按照每斤海參苗80元計算,3年的損失高達240萬元。如果計算上人力成本等其他投入,她的海參圈絕收,損失超過300萬元。

有些養殖戶表示已經不想捕撈死掉的海參,而事實上,死掉的海參自融,也很難捕撈。姚建國解釋海參的養殖期是3年一期,今年損失嚴重,養殖戶又要面對3年的顆粒無收的情況。

水温高达36℃!大连海参养殖区预计损失几百亿!

現在謝屯的海參養殖區充斥著腥臭味,竟然是從海水中散發出來的,因為大量海參死亡後自融沉到水底,已經嚴重汙染了水質。

姚建國說道:“謝屯海區屬於深水養殖海參,最高水位達到10米,相對較淺水域有更好的耐高溫能力,但是連日高溫導致這片海區也失收。而且只要有海參漂浮起來,幾乎就預示著沒有存活的海參了。”

據瞭解,大連地區在2008年之後形成了海參養殖產業,分別由底播養殖、圍海建堤壩養殖、灘塗潮汐帶圍堤壩養殖、大棚養殖、還有南方反季節養殖等板塊。

大連作為海參養殖的根據地,每年山東、河南等地的養殖戶會從大連購買接近成參規格的海參來養殖,直到春天收成,以避過高溫期。“今年大連已經連小苗都沒有了,那外地的養殖戶想拿海參來養也不可能了,所以大連海參的失收不只是大連區域的,它會波及到整個海參產業。”姚建國說到。

“往年高溫現象也會影響淺水區養殖,像這種大面積覆蓋性的影響是第一次,預計3年之內在海參供應會告急,誘發價格飛漲。價格可能會回到2009年-2010年。”

“誰能降溫?我養了20年海參了,今年就是天災!減少損失唯一的辦法就是參加保險。”

從2014年起,大連市開始試點海參保險,目前有兩家保險公司在我市開展海參保險業務,但廣大海參業戶投保的積極性非常低。以太平保險的海參溫度指數保險為例,儘管一畝海參圈保費在100-300元,最高可獲得6000元的賠償,但今年全市也僅有3戶海參業戶投保。另一家保險公司的投保業戶為0。

針對目前的受災情況,專家一致認為:首先廣大養殖戶不要輕言放棄。二要加強換水,提高存活率。三要對圈內死亡的海參、魚蝦及時撈取,防止對養殖圈的汙染;對已經確認臭圈要及時放水,曬圈,消毒。四是對已經長成的海參抓緊收穫,儘量降低損失。建議廣大養殖業戶進一步提高保險意識。提高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對養殖圈的水質檢測。

下一步,各縣區海洋漁業部門將加強對海參養殖業的指導,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利用本次“危機”優勝劣汰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確保災後及時恢復生產。

還有兩個月,大連海參市場即將進入銷售季。此次高溫天氣帶來的影響幾何,很快就有分曉。

一味的追求大圈,造成管理脫節,遇到情況無法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沒有規範的管理方法,日常圈底的養護不夠細緻。

遼寧全境的海參圈很少有定期清塘的習慣,圈底老化嚴重,圈底看似很好,實際積蓄了大量的有害菌,氨氮,亞硝酸鹽氮等有害物質,平時這些有害物質可以利用藥物很好的控制在圈底,但是高溫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毒氣室的大門。

都說這次災難是高溫引起的,但我個人更覺得高溫僅僅是導火索,是海參死亡的誘因,真正造成海參死亡的是所有指標的快速上升,達到了海參無法接受的程度。

遼寧相對山東來說,養殖業缺乏科學技術含量,都是用經驗去養殖,經驗固然重要,但是由於全球大環境的改變以及惡化,海參不是昨天的海參,海水不是昨天的海水,氣候不是昨天的氣候,但是養海參的人和經驗還是昨天的人和經驗。

用昨天的經驗已經無法解決今天的問題了。現在該思考的不是我們死了多少海參,損失了多少錢,而是以後的路該如何走,不然遼寧海參還會被拌倒在下一場高溫。

山東養殖戶可以從高溫的災難中重新站起來,並且不再懼怕高溫,遼寧也可以!

1、有增氧機的池塘,水位儘量拉深到1.8-2米以上(無增氧機的池塘要慎重),一旦出現上下溫差超過1℃,及時開增氧機對流,預防發酵缺氧。

2、如果換水條件較好(外海水和池塘同溫或低於池塘溫度),儘量持續換水,維持水體流動(體感溫度低),海參耐受高溫能力會增強。

1、池底高溫、缺氧:要以池底增氧和提高氧化電位為主,同時加大攪水,建議使用增氧劑和氧化劑(臭氧水安+底生氧)。

6、對於落底、下灘海參,應及時揀出加工,這種海參很難存活或者已經死亡,避免化皮、臭底、耗氧。

1、搭建遮陽網,有一定的遮陽效果(適合小圈30畝以內,且風速較小的區域)。

2、池塘打冰塊,效果不是很明顯(冰塊漂浮,且極易漂浮到下風口,大型池塘很難起到降溫作用。)。

1、改底增氧,池塘底部溶氧充足,維持在4mg/L以上,溶氧越高海參對溫度的耐受力越強。

2、適當池底消毒殺滅池底過多細菌,防止細菌池底發酵產熱耗氧,無特殊情況儘量避免使用二氧化氯(刺激大、殺藻)和聚維酮碘(易缺氧),可使用高濃度過硫或殺菌紅。

3、增強海參對高溫的耐受力,適當潑灑提高海參體質的低聚糖類產品。

1、關於增氧機的使用,儘量避免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開增氧機(嚴重缺氧時除外),此時表層水溫最高,空氣溫度也最高,曝氣會加快池底溫度上升,建議在夜間十點到凌晨四點開增氧機較好。

2、關於大蘇打(硫代硫酸鈉)的使用,大蘇打溶解會吸收熱量所以會一定的降低溫度,但是大蘇打使用後會奪取水體溶氧,而且產生的二氧化硫對海參有害,故使用時慎重,如果必須使用,一般建議中午1-2點使用為宜,此時溫度最高,溶氧也相對較高,可以幫助海參度過最高溫時刻,安全劑量一般建議3斤/畝,使用後注意海參及溶氧變化。

3、關於免疫增強劑的使用,我個人認為使用低聚糖效果最好,低聚糖對熱穩定且不奪氧,是最好的提高海參體質的物質,VC的熱穩定效果比較差而且會奪取水中溶氧,使用時要注意,另外高溫期切勿使用葡萄糖。

最後要說的是,海參的度夏保障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和前期管理以及海參體質密切相關,而不是單純一個問題,這一點我在關於海參度夏的12個環節中曾多次提到。

以上是本人處理高溫度夏的一些個人經驗,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綜合整理自【大連晚報、大觀新聞、新京報】。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