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參高溫考驗並未結束 行業影響或將持續兩至三年

大连海参高温考验并未结束 行业影响或将持续两至三年

海參捕撈由潛水員完成。

大连海参高温考验并未结束 行业影响或将持续两至三年

氣溫升高,海參便會化皮,甚至直接化掉。

大连海参高温考验并未结束 行业影响或将持续两至三年

養殖戶們搶救性捕撈。

15日持續了一天的雨,讓張強鬆了口氣,可傍晚6時,工人告訴他一臺電泵燒壞了,得趕緊去修。在過去的20多天裡,這位養殖海參20年的中年男子,根本不敢離開參圈,每天心頭的火都跟著氣溫在升高。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140畝海參的損失將達到四五百萬元。

這些天,很多和他一樣在瓦房店謝屯沙山村養殖海參的養殖戶們,開始了努力自救。包括打深井,往參圈裡引入海水;上氧氣,投放增氧片;給參圈搭建遮陽設備,投冰塊,以降低參圈的溫度等等。

目前大連地區有海參養殖戶和企業2000戶左右,年產值約200億元,其中圈養海參養殖戶佔總數量的80%。此次高溫過後,圈養海參損失慘重,大連海參或迎來行業洗牌,影響將持續兩至三年。

養參20年從未經歷如此高溫

張強是在10年前來到瓦房店市謝屯鎮養殖海參的。“此前我只知道在2012年、2013年間,山東河北一帶海參養殖戶因為高溫受損,從來沒想到大連海參也會遭遇高溫。”張強說,從業20年,往年圈池裡最高溫度也就29℃,今年連續在33-35℃之間,是從未遭遇過的。他所認識的養殖戶中,有的本來就因為投入養殖而借錢負債,這一次損失慘不忍睹,日子簡直沒法過了;還有的入行幾年積累了一些資本,一夜之間全部歸零。他本人共有140畝參圈,其中2個屬淺水圈,2個深水圈。淺水圈基本上“全軍覆沒”,2個深水圈因為與海水連接,水深近10米,且每天有兩次漲潮,可自然納水,損失相對小一些。

大企業和“底播參”未受影響

記者瞭解到,大連海域處於北緯39度,水溫較其他海域偏低。在水溫高於20℃時,海參就會休眠,一睡就是三四個月,俗稱夏眠。常年的冰冷海水加上夏眠,海參生長週期長、速度慢,因此大連海參被公認為營養價值高、口感好。

“大連地區八成海參養殖用的是圈池養殖,這次高溫受災的主要就發生在池養海參中,像我們這種底播的,基本沒受影響。”在莊河石城島附近養殖海參的老張說,他所負責的這片海域屬於天然開放海域,每秒鐘海水都在流動,儘管氣溫持續走高,二三十米深水下夏眠的海參一切正常。

老張是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一名養殖員,在他工作的這片海域,有多達38萬畝底播海參。記者瞭解到,我國養殖海參方式主要包括底播海參、池養海參以及棚養海參。其中池養海參和棚養海參生長條件優越,生長速度快,但海水流動性差,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底播海參是天然長成的半養殖模式,雖然成活率、回捕率低,但海參生存能力強。這輪高溫天氣對大中型海參養殖企業以及深海底播海參並未產生太大影響。

圈池養戶正在努力自救

這些天,瓦房店市謝屯鎮很多養殖戶都按照鎮政府的要求,統計和上報自家損失。“目前也僅僅是統計,還沒看到有什麼補助扶持措施,而且損失太大,很難有力量進行補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養殖戶說。

不少受損養殖戶開始了努力自救,“雖然下了場雨,可氣溫依然很高,總在33、34℃徘徊,參圈中的情況還在繼續惡化。”張強說,養殖戶有的在參圈旁打深井,引入海水,增加圈內的循環;有的通過上氧氣、投放增氧片等,增加水中含氧量;還有的給參圈搭建遮陽設備,降低參圈的溫度;也有的養殖戶嘗試往圈中投冰塊,但收效甚微。“一個大圈需要投50噸冰,溫度只能降1℃,這1℃很容易就升上來了。”至於保險賠償,今年全市僅有2戶投了海參養殖海水溫度指數險,絕大多數的養殖戶們得不到外界支援。

記者瞭解到,一般池養海參從育苗到長成打撈進入市場,需要2-3年的週期,而底播參的生長週期是4-5年。受災養殖戶要捲土重來,修復生態,至少需要2年半的投入和付出。所以,這一次的池養海參受損嚴重,其影響將持續兩至三年。

有的漲價有的暫時不動

每到秋天都要買海參的李女士前日收到了一張微信圖片,稱“上品堂海參暫不漲價”。這張由商家發來的圖片上,有著“不會趁機抬價,請廣大消費者按需購買”的字樣,並承諾“如有任何價格變動,將第一時間提前通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圈池海參受損嚴重,漲價潮已經顯現。目前海參苗已經漲了20%左右,原料市場也出現了大幅漲幅,終端銷售更是一片漲聲,這讓很多有秋冬進補習慣的消費者開始考慮囤貨。

“海養參價格一直是池養參2.5倍左右,這一次受損的是池養參,海洋底播參基本沒受影響,而兩種參的養殖方式不同,消費群體也不一樣。”上品堂加工廠呂其濤廠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不管是海參價格走高的2012年,還是突然下滑的2013年,他們的價格一直沒有太大變化。他建議消費者不要盲目囤貨,還是應該按需購買。

天災促使產業轉型升級

“靠天吃飯”是海參養殖業的一大特點。這一次損失慘重,其實是高溫與低潮期疊加造成的,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哪些經驗和思考?

大連艦艇學院教授、博導,大連市經濟學會會長、中共大連市委市政府諮詢委員杜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大連正在加快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由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轉變。海洋養殖業是海洋經濟中的重要部分。海參養殖儘管佔比不高,但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是推動大連海洋養殖業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轉型,培養品牌經濟的重要支撐。此次海參高溫受災事件不會對整個城市經濟造成影響,但如何從事件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在海洋一產轉型升級中,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改變養殖業“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是整個行業和相關部門應該思考的問題。

杜輝認為,大連有專業的海洋類大學,有海洋養殖專業,更擁有多位海洋專家,也有多家大型工業化海洋養殖企業,完全可以從此次事件中總結經驗,加大產業科研投入,增加產品科技含量,通過創新驅動促進大連海洋養殖業轉型與升級。“中小養殖戶因為成本相對低,科技力量簡陋,抗災能力也差。如何通過規模經營、自主創新形成海洋養殖產業鏈,擴大海域使用面積,增強抗災手段,或許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