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皇帝,估计没有人会比孔夫子的爵位更高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给孔子封官加爵,弄得后来的皇帝竟然想不出适合的名号来给他老人家进封,因此孔子的封号就停在“文宣王”,“大成圣至先师”,“至圣”等上,那也是人间极品了。为了笼络读书人,标榜对文人的尊重和热爱,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给孔夫子举行拜师礼,而一些条件好的皇帝,甚至亲自到孔夫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拜孔庙,在孔子幕前跪拜,以示尊重。

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无人不服。大家都知道大清朝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一向重武轻文 ,尤其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汉族文人,更是以奴才视之。康熙皇帝本人虽然非常喜欢儒家文化,重视汉族文人,但要改变整个满族对文人的藐视,那也不是朝夕的事情。

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康熙平定吴三桂的叛乱后,国内相对稳定,于是这位喜好游乐的皇帝就开始了七下江南的旅程。出了北京城,向南不远就是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康熙皇帝怎么会错过这个向天下文人显示自己求贤如渴,重文轻武的表演舞台。康熙皇帝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曲阜孔庙前,依大礼祭拜这位被天下读书人奉为神明的大儒。

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在封建王朝,读书人拜师是必须下跪的,狂如明神宗朱翊钧那样的人,在年少时向张居正拜师,行的都是跪拜礼,这是规矩。康熙皇帝在孔庙祭拜孔夫子,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行跪拜礼,就康熙皇帝一人站着行注目礼,这可不是尊师重道的明主风范。因为前朝皇帝祭拜孔子时都是行的跪拜礼,礼部是有明确记载的。

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大臣们对康熙皇帝不跪拜孔子有些疑惑,但又不便明说。到了孔子墓前,康熙皇帝看着孔子墓碑上的“至圣文宣王”几字默然不语,依然没有行跪拜礼的意思。这时有位大臣看出了端倪,用白纸遮住了那个文宣王的王字,康熙皇帝看了龙颜大悦,立马就“怂了”,马上向孔子墓行了跪拜大礼。文武大臣全部跟着康熙皇帝行了跪拜大礼,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康熙到孔子墓前不肯下跪,一机智随从遮住一字,康熙立马就下跪

为什么康熙皇帝不向孔子行跪拜礼呢?这其中有一点点小误会。因为康熙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不知道尊师重道的精髓所在,并不是以官爵来衡量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所以康熙皇帝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自己身为皇帝,不合向一个“王”行跪拜大礼。当大臣把孔子的“王“爵遮住后,康熙皇帝是向孔子行跪拜大礼,而不是向”至圣文宣王“行跪拜大礼,也就名正言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