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空巷200年,這裡的歷史見證了「富鎮江」!

點擊上方“鎮江發佈”可訂閱哦!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小夥伴們發現:

鎮江寶塔山下的都天廟煥然一新了。

這是什麼時候翻新的呢?

還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這裡吧!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都天廟“落架大修”面貌一新

據都天廟裡的義工介紹:

從去年國慶節之後,都天廟就開啟了修繕進程。今年春節后土建部分才基本完工,然後就是後續的塗刷、木工裝飾以及門樓出新這些比較精細的活,最近修繕才真正告一段落。小編看到的正是都天廟修繕後的最新模樣。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修繕後的都天廟最明顯的觀感就是入口門樓的出新,修復一新的入口門樓飛簷高挑,而且牆上修補用的磚是老磚,呈現出略顯斑駁的黛青色,整體看上去略顯古樸又十分協調。

小編注意到,門樓牌匾仍舊用的是原來魏碑體“都天廟”的老牌匾,但是門樓兩側的對聯明顯換過了,改成為鎮江市書法家於文清寫的一幅隸書對聯。兩側山牆上的擋雨瓦片也全部換過,看上去十分齊整。為了烘托寺廟修繕一新,門樓兩側還掛了一對紅燈籠。

走入都天廟,裡面的佈局更讓小編眼前一亮:中間是大廟,兩邊是廂房,天井中還有一件眾香客捐贈的大型香火爐。據介紹,這次都天廟修繕是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修繕,投入了寺廟籌措和香客捐贈的幾十萬元,採取的是“落架大修”的形式。因為之前大廟裡的屋頂有不少地方破損嚴重,不僅漏雨,還直接影響到整體房屋的安全,所以這次修的格外細緻。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小編髮現,這次整體修繕中最大的亮點竟然不在都天廟大廟上,而是在大廟和兩側廂房都加裝了迴廊,廊下人站立處至少有1.5米的寬度,而廊上的兩層挑簷則飛出去有2米,給了都天廟這幢建築以更好的防護功能。下雨時,香客可站在廊下避雨,對建築本身也起到了一定的防雨功能。在沒有修繕之前,一到雨天,香客多起來連找個地方躲雨都困難。

這裡的香火大不如前了

都天廟供奉的尊神,是唐代名將張巡。安史之亂時,張巡率兵抗敵保國,後遭殺害殉難。為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明朝敕封其為“英濟王”,清朝咸豐皇帝又追加“都天大帝”之封號,因而全國聞名。

據都天廟鄒師傅介紹:

由於歷史上記載了張巡的忠烈不屈,加上傳說中都天大帝的無比靈異,以至在舊時工商各界和善男信女的心中,幾乎沒有人敢直呼張巡之名的,而是尊敬地稱他為“都天老爺”“都天菩薩”“都天大帝”。延續幾百年下來的每年一度廟會,更是增添了他在老百姓當中的威嚴形象。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小編注意到了寺廟裡的兩張告示牌,一張是講地藏王菩薩生日期間香客如何舉行拜儀活動,另一張是講香客如何紀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而落款日期都是最近的。

鄒師傅說,現在香客來紀念拜儀的日子並不多。農曆四月十八是都天廟廟會的日子,農曆五月十八是張巡的壽誕,現在廟雖然小了,但還是有不少老輩人惦記著它,今年來趕廟會的有好幾百人,有不少是從揚州專程過來的,因為傳說張巡的夫人就是揚州人。為了招攬更多的香客,現在寺廟也舉行祭拜觀音菩薩的活動,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會組織香客活動,而農曆的初一、十五則是香期,也會有一些零散的香客來敬香,大多是周邊的居民群眾。

鄒師傅講,現在來都天廟燒香的人數比以前少太多了,都是一些周圍的老年人念著舊情和老習慣,到了紀念日還會來一下。而像周邊城市的人數則來得越來越少了,因為如今各地也有一些紀念的寺廟,所以他們也逐漸“求近不求遠”了,也因此,每年燒香的人數也在逐漸遞減之中,遠遠比不上早年的風光無限了。

都天廟原來號稱“99間半”

鎮江這處不大的都天廟歷史可謂悠久

據《丹徒縣誌》載,“明崇禎年間,鼎石山建有都天廟,形成村落後,沿用為村名”,可見明代民間就有“都天”的稱號了。都天廟始建於明崇禎年間,相傳是明朝崇禎年間僧人若味和尚所建,迄今已有幾百年歷史。該廟自清乾隆以來屢加繕葺,同治、光緒年間,住持智清和尚重修廟宇,此後燒香信徒絡繹不絕,成為鎮江聞名的香火廟。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採訪中,都天廟的歐師傅說,他今年已經71歲,也是住在這一片的老居民,平常沒事就到這裡來幫忙,打打下手,也算是廟裡的一名義工。歐師傅介紹,都天廟原來很大,號稱“99間半”,當年日寇侵佔鎮江,江科大的前身是車管學校,而車管學校的前身是國民黨的兵營,番號是“35標”和“36標”。當時日寇飛機轟炸兵營,結果殃及都天廟的建築群。飛機飛得只有樹頭高,直接往下扔炸彈,結果寺廟大多數建築物被毀,“99間半”不復存在。到1997年重新登記後對外開放,這樣香火才慢慢又開始延續了起來。

說到這裡,歐師傅說,此次修繕還要感謝都天廟裡的一位老和尚,他一直負責看護都天廟,從9歲開始就在此學徒,直到去年去世。他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錢和香客們捐贈的錢成為這次都天廟修繕的資金,現在都天廟終於煥然一新了,也算是完成了這位老和尚的遺願。“現在的廟裡住持是金山寺派駐的一位師傅,今年已經96歲高齡了,因為年紀太大,所以難得來寺廟,平常組織的一些香客活動都是由寺廟裡的義工代勞的。”

廟會是當年“富鎮江”的縮影

從寶塔山公園的僧伽塔望都天廟,可以看到廟宇屋脊上的龍頭裝飾,這一條黃色的裝飾帶在一片青色的掩映中十分醒目。提到都天廟,就無法迴避當年都天廟會的盛況。

當時,依託都天廟而興起的都天會是影響大江南北的著名民間廟會,既是鎮江全城的狂歡節,又是鎮江商民一年中經商的黃金季節,前後在鎮江盛行近二百年。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上世紀四十年代鎮江都天廟會盛況

廟會前三天,全城男女老少都要到寶塔山上去“上廟”,求都天大帝保佑家庭平安、健康長壽、財源廣進。在通往都天廟的運河上,外地專程來鎮參廟進香的大小民船一字排開,十分壯觀,更有跑碼頭的江湖各行為了趕集謀生,使得人口驟增。都天會行會前後,往往要熱鬧一個月左右,粗略估計,當時遊客群集高峰時可達二十萬人以上。

都天廟,並非鎮江獨有,但論起都天廟會的名頭,恐怕沒有超出鎮江的了。

都天廟會盛於何時呢?據記載:“起於康熙、雍正年間,其盛也蓋在乾隆中紀”。都天廟會到底是什麼盛況呢?上海著名的《申報》有報道,每年農曆四月,值都天廟會時,萬人空巷,儀仗執事、羽葆香亭等各種陳設鮮豔奪目,極欲窮奢。後來遭遇太平天國戰亂,都天廟會曾一度停辦。從光緒五年(1879)開始,廟會重開,一年更比一年熱鬧,其間有“都天大帝出巡”、“鍾馗嫁妹”等各種排場。

万人空巷200年,这里的历史见证了“富镇江”!

市民徐大奎保存的民國鎮江大市口舉行都天廟會的照片

今年近90歲的市民徐大奎保存有一張珍貴的民國老照片,這張照片攝於1942年4月,是當時的鎮江市民按傳統習俗,每年利用農忙夏收之前的時間舉辦一次“都天廟會”的場景。1942年4月的都天廟會由各行各業的十餘萬人組成十里長的賽會隊伍,從當天拂曉開始,用上午大半天時間,繞行在鎮江城裡城外的主要馬路。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隊伍尾聲,兩條黃色、白色的大龍由南向北向四牌樓、大西路游去,還有一頂方形“香亭”,暫停在解放路大市口北段八叉巷口兩宜齋碑帖裝池店門前的馬路“歇腳”。徐大奎當年12歲,坐在家門口路邊的高凳上,父母陪他在高凳邊看廟會。街上的大人、小孩,皆身著長袍衫,這也是當時的特徵,還有一名著武裝綁腿的警察在維持治安,廟會盛況可見一斑。

專業人士看法:

對都天廟會當年這一盛況,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會員王禮剛認為,都天廟會雖已成為歷史陳跡,但究其之所以能風行一個多世紀、且在鎮江尤盛的緣由,

是與當時鎮江經濟繁榮、百業興旺而且本地具有碼頭文化特色分不開的,兩方面的疊加效應促成了這一現象,而它反過來又客觀上折射了當年鎮江的經濟活力,這樣的一筆不俗的歷史,或可成為當年“富鎮江”的一個歷史註解。

鎮江發佈

政務信息

民生熱點

活動訪談

亮眼時評

即時播報

鎮江早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