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委員與中央候補委員的五個區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簡稱中央委員,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正式成員。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產生,必須有五年以上黨齡,可以出席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任期同中央委員會相同,如果全國代表大會如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同樣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出,必須具備五年以上黨齡,任期規律於中央委員相同。

通過上述定義,相信大家對兩者已經有了一個直觀認識,那麼他們之間存在哪些不同呢?其實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身份地位不同

前者是中共中央的正式成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擁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如果由於一些原因出現空缺,將由候補委員衷得票最多的進行遞補。

後者是中共中央的候補成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有發言權,但沒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早期設置大量候補委員,是為了解決中央委員出現缺額(比如犧牲、脫黨)以及無法及時召開黨代會的問題。建國後,外部環境的因素髮生了很大改變,設置候補委員更多的是為了幹部儲備。

二是行政級別不同

前者本身不是具體職務,因此沒有明確的行政級別,但通常都兼有具體的黨政職務,一般能當選的基本都是省部級正職以上領導職務。除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外,大部分是省部級正職行政級別。例如各省省委書記和省長,國務院組成部門各部長、中央機關正職、軍委機關正職等。

後者同前者一樣本身沒有明確的行政級別,但都兼有具體的黨政職務,一般能當選的大部分是省部級副職領導職務,少數省部級正職也會當選。例如各省部分省委常委、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分副職、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軍委機關部分副職等。

三是委員名額不同

兩者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通過對歷屆人數的對比,前者人數比後者略多。例如十九屆共有中央委員204人中央候補委員172人,十八屆共有中央委員205人中央候補委員135人,十七屆共有中央委員204人中央候補委員167人。

四是排序規則不同

中央委員當選後會對外發布公告,發佈公告時的排列循序以姓氏筆畫的多少進行排序,筆畫越少排序越靠前。中央候補委員排序規則同中央委員不同是按照當選時得票的多少進行,得票多的排名靠前,如果得票相同則按照姓氏筆畫先後進行排序。

五是座位區域不同

中共中央全體會議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能夠參加中央全會的人員包括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還有部分人員能夠列席會議。兩者在參加會議時會有明顯的座位區分,如果有從候補委員增補中央委員表決通過,那麼工作人員會當場直接引領增補為中央委員的候補委員由原來候補委員區域換座位到中央委員區域。

通過前文分析,兩者在五個方面存在明顯不同,分別為:身份地位、行政級別、委員人數、排序規則和全會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