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一员顶级大将,为何公孙瓒随随便便就把他让给了刘备

关于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赵云之所以厉害,是后来在跟随刘备的时候打出来的。当时的赵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公孙瓒没把他看上眼。

但是不对,当时赵云确实还没什么战功,但是他已经有非同一般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

赵云是一员顶级大将,为何公孙瓒随随便便就把他让给了刘备

其一,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情形,《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请注意,赵云当时只是个一般的老百姓,但是他受到整个常山郡的一致认可,让他当头领。而且跟从前往的人,包括“义从吏兵”。也就是说,既有义气相投的朋友,也有官吏和士兵,各色人等都有,人数也不会太少。赵云既然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公孙瓒难道看不出来?

其二,赵云投奔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说:“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就说你们冀州(常山郡属于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绍了,你怎么却来投奔我呢?从公孙瓒的问话中,其实我们已经看出,公孙瓒是看出了赵云有不一样的见识。

其三,刘备在公孙瓒那里,一眼就看出了赵云非同一般,极力与他交好。刘备之所以看出来,除了赵云识见不凡外,还有也可能他当时打仗相当厉害。既然如此,公孙瓒怎么就看不到呢?

还有人可能会说,赵云当时离开公孙瓒跟从刘备,并不是直接跟从,而是因为赵云的哥哥去世了,他要赶回去奔丧,公孙瓒也不能阻拦。

这话看起来有些道理。但是,要知道,奔丧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再说了,哥哥不是父母,用不着守孝三年。即便要守孝三年,如果公孙瓒是很重视赵云的,三年后,他也会极力敦促赵云赶回来。但他从此就再也没有在乎过赵云了,直到他199年他自焚而死。8年时间,赵云就一直在家(赵云离开公孙瓒是191年),他为什么不召回赵云呢。

由此可见,尽管赵云已经表现得非同一般,但是公孙瓒实在是没把赵云放在眼里,而且还不喜欢赵云。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点。

赵云是一员顶级大将,为何公孙瓒随随便便就把他让给了刘备

第一,公孙瓒很骄傲,不重视人才。

前面已经说过,赵云带着一众父老乡亲前往投奔他的时候,他说的那话:“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他对赵云用了“迷而能反”一词,感觉好像赵云是犯了错误,迷途知返,是投降他来了。从这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有很大的优越感。这话让心高气傲的赵云听了,心里如何高兴呢?公孙瓒这样做,显然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表现。

公孙瓒不重视人才,还可以找到证明。199年,袁绍攻打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众叛亲离,所有人都纷纷离开他,投奔袁绍,最后他成为孤家寡人,引火自焚。大家为什么会离开他?就是他不厚待部下的表现。

公孙瓒当时为什么那么骄傲呢?因为当时他很有名气,他的名气主要是靠两方面打出来的,一是坚决打击胡人,二是坚决打击黄巾军起义,都获得了不小的胜利,自己也拥有一大片地盘,被人称为“白马将军”。所以,公孙瓒自我感觉特别好。

第二,赵云不巴结公孙瓒,甚至公孙瓒认为,赵云在讽刺他。

赵云为什么会去投奔公孙瓒?应该就是公孙瓒当时着力打击乌桓等北方游牧及黄巾军起义,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种平乱,维护国家稳定,所以赵云才会去投奔他。

赵云是一员顶级大将,为何公孙瓒随随便便就把他让给了刘备

但是赵云在投奔他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可能就让公孙瓒不喜欢。当公孙瓒问赵云为什么会选择投奔自己时,赵云说:“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大家注意一下:其一,公孙瓒称袁绍为“袁氏”,赵云称他为“袁公”,明显的不巴结公孙瓒。其二,赵云说“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意思是我们并不是看得上你,是希望你能救百姓于水火(当时公孙瓒逐乌桓打黄巾,看起来确实在救民)。这话公孙瓒听起来如何高兴呢?其三,赵云提到的“仁政”,恰恰是公孙瓒的短板,在公孙瓒听来,赵云这简直在讽刺他。

为什么说“仁政”是公孙瓒的短板呢?当时公孙瓒经常纵容士兵抢劫百姓。尤其是对待乌桓,他非常残忍。因为这事,还与幽州牧刘虞形成鲜明的对比。刘虞是一个典型实施仁政的人,他从不抢劫百姓,注重发展生产,而且宽待北方游牧,获得了很大的贤名。最后公孙瓒还因为这个,和刘虞大打出手并杀了刘虞。所以说,公孙瓒听赵云那么一说,简直认为赵云在揭他的伤疤,他怎么会喜欢赵云呢?

而赵云最终也是看出了公孙瓒不是一个善主,所以才以为哥哥奔丧为名,离开了公孙瓒。

我们最后可以注意一下赵云离开的时候,对刘备说的话:“终不背德也。”这句话,既表明自己离开公孙瓒,是因为公孙瓒是无德之人。同时也表明,如果刘备将来做有德之人,他一定会去投奔的。因此后来(200年),刘备在徐州表现出很高的德行的时候,赵云前往投奔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