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时高温不退,养生谨防温燥的“秋老虎”

浙江在线-健康网8月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一鸣 通讯员 张弛)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今日又是一年立秋时。

虽谚语有云“立秋之日凉风至”,本来立秋节气的到来应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今年的立秋处于三伏天的中伏内,以杭州为例,从今日到下周二的每日高温最高仍能达到38度,最低也有35度,这样的杭州仍是处于炎热的“烧烤模式”中。

立秋之时高温不退,养生谨防温燥的“秋老虎”

“目前正处在暑热和秋燥的过渡期,气温会逐渐从高降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叶丽红说,夏日里人们出汗较多、人体的津液消耗较大,一般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但随着秋燥的逐渐来临,人体会开始有阴气逐渐增长的过程,所以近日的饮食既要有清热解暑的,也要注意养阴。

“在养阴方面可以吃一些黑木耳、老鸭等养阴,同时也可以吃一些丝瓜、冬瓜类清热的食物,但像西瓜、苦瓜类凉性较大的食物最好还是慢慢远离为好。”

入秋以后,气候会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艳阳高照,故表现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特征。

人们一般把立秋后的高温天称为“秋老虎”,而秋老虎在气象学上则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秋老虎”天气属于温燥,会损害人体的津液、使人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秋老虎”时,我们如何在饮食起居方面做好养生呢?

立秋之时高温不退,养生谨防温燥的“秋老虎”

心态平和,早睡早起

立秋之后,我们应注意调养情致,调整好心情,注重收敛神气、宁神定志,做到内心宁静。秋季天高云淡,应适当参加一些活动,譬如郊游或者登山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持好的心情。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气清”,早睡既可以“收敛肺气”,又可以“使志安宁”,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致的,秋冬季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人也要“收敛”,即养阴。

立秋之时高温不退,养生谨防温燥的“秋老虎”

少辛增酸,滋润为主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注意以润肺为主: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容易出现胃口、消化变差的情况,再加上暑湿、炎热和生冷饮食的折磨,人们身体的阴气和阳气都多少受到了损伤,立秋后饮食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

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立秋之时高温不退,养生谨防温燥的“秋老虎”

秋季养阴以滋润为主,“燥”是秋季的主气,在秋季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等柔润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养生小贴士

一、立秋处暑之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常会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这时应多喝水,注重滋阴润肺,减轻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二、立秋之后由于气温多变,也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三、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四、平时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五、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气温还是较高的,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 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在初秋的这段时间,应该通过清热、利湿、健脾等方法调理脾胃,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为冬季养生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