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劇爲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現在我們一提中國的文化,順口就來的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元曲其實就是雜劇,那麼為什麼雜劇在元朝會這麼流行,最終形成了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呢?蒙古族在中原的唐宋時期的幾百年中長期處於父系氏族公社的原始社會,到北宋末期,蒙古族由於貧富差距的加大產生了大量的“那顏”,開始步入奴隸社會。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蒙古文

直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結合畏兀爾人的文字,蒙古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字。整個蒙古族憑藉強大的戰鬥力,席捲了整個中華大地。元朝之所以短命,不但跟高壓的民族政策有關,跟他們不懂得尊重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很大關係。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四處征戰的蒙古騎兵

還記得《雍正王朝》裡,鄂爾泰跟雍正參劾李衛不學無術,竟然在太后大喪期間看戲。雍正大怒,讓李衛回話,後來鄔先生給他出主意說,你就跟皇上說,我從小要飯,時時不敢忘記皇上要我多看書,多關心民間疾苦的教誨。讀書不多,想知史,於是就讓探花公尹繼善點了幾齣歷史劇。不但巧妙地回了皇上的問話,還讓鄂爾泰吃了個啞巴虧。元朝的統治者們,跟李衛倒是有些類似。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李衛

在元朝統一中國後,整個中國人被分等級統治,當時屬於南宋的漢人淪為最低等的階層。大量的南方文人淪落到了社會的底層。與社會實際接觸良多,獲得了大量的豐富的創作源泉。當然,“著書不為稻梁謀”的人還是極少數的,文人不甘於田間稼穡,高壓的民族政策也使這些人不易入仕,而對漢族文化懷有深深眷戀的漢族文人也恥於伺奉這些蠻夷。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關漢卿

但是這些人也是要吃飯的,如果只憑借興趣寫一些詩詞,那肯定就會餓死。當政局穩定下來的時候,對上,於這些大字不識的統治者們,他們最愛看的也就是這些戲劇,因為他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看戲比讀書省事。不用讀書,看戲還能知史,能知道一些民情。對下,大字不識的下層人士,在戲劇中也能緩解勞動的辛苦和被壓迫的苦楚。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竇娥冤

雜劇成就最大的是關漢卿,他也是我們國家最偉大的戲曲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望江亭》《拜月亭》等。他的創作促進了雜劇的繁榮,奠定了中國戲曲在中國文學甚至世界文學的地位。

雜劇為什麼會在元朝這麼火熱,原來是這麼回事

唐詩宋詞元曲並稱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