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清朝不是通过暴力被推翻,而是通过谈判的形式,来实现政权的转移。这场谈判,史称“南北议和”,其中北方代表唐绍议功不可没。

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唐绍仪,广东人,12岁时留学美国。1881年,唐绍仪开始官宦生涯,他在朝鲜办理外交时,遇到人生的贵人袁世凯,后来更是冒死救下了袁世凯,两人从此成了莫逆之交。此后,袁世凯官升到哪里,唐绍仪就被提拔到哪里。在袁世凯的帮助他,唐绍仪在清政府里当到一品大员。

1911年武昌起义后,唐绍仪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与南方政权举行议和谈判。袁世凯的主张是君主共和立宪制,南方主张共和立宪。没想到,作为袁世凯的代表的唐绍仪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让袁世凯气得够呛。唐绍仪留学过美国,对南方政权主张共和体制非常认同。最终的和谈结果,清廷退位,建立共和政府。

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根据会谈结果,袁世凯接任孙中山,当大总统。由谁任内阁总理,把双方给难住了,南方同盟会认为,总统是你们北方的人,总理就该我们同盟会的成员来担任。袁世凯可不同意,南方的人当总理,那我这个总统还怎么当。后来,有个人提出让唐绍仪当,袁世凯觉得唐是自己的亲信,就同意了。同盟会的人觉得唐绍仪骨子里,都是共同和,也就同意了。于是唐绍仪当上了首任内阁总理。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不依《临时约法》条款,经常想揽大权。唐绍仪却事事遵照约法执行,强调内阁责任,搞得袁世凯很火大。袁世凯不是个省油的灯,最后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逼迫唐绍仪下台。最终,唐绍仪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退出权力核心的唐绍仪,并没有当起寓公。他始终关心国家大事,时不时出声反对袁世凯,反对段祺瑞,反对孙中山,反对蒋介石。

1932年,唐绍仪已近七十岁了,怀着建设家乡的感情,应孙科邀请,当上中山县县长。唐绍仪到任后,不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还准备将谭家湾打造成无税港区,与香港争夺外贸之利。经过两年的治理,中山县各方面都有一点发展。可惜,因受陈济棠排挤,唐绍仪只能无奈辞职。

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辞职后的唐绍仪举家搬到了上海。虽然此后没有什么出声,但是他在中国仍然存在的普遍影响力。日本政府正是看到了这点,在1938年多次拉拢唐绍仪,计划由唐绍仪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而代之,达到快速结束战争的目的。国民党得到的情报后,曾去电唐绍仪,让他不再与日本与汉奸接触,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唐绍仪的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险境,最终被军统人员所暗杀。

此人先当总理后当县长,官是越当越小,但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唐绍仪死后,因为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这句话:这是唐本人的不幸,也是大东亚共荣的一大损失。一段时间内被大家误认为唐绍仪投靠了日本,是汉奸。后来,才查明唐绍仪并未落水,是被国民党误杀了。

国民政府后来下令褒奖唐绍仪,拨给其家属五千元治丧费,并将唐的生平事迹宣付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