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回到 2014 年那個夏天。

一家接一家帝豪 4S 店的紅黑盾標被撤下,半邊畫著不列顛尼亞女神的英倫 logo 遺棄在旁。剛剛提車的車主看著換了招牌的店面不知所措,銷售經理們忙著整理新話術,以應付滿腹狐疑的消費者。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不知道,當李書福本人在國展中心路過領克(LYNK & CO)展臺,是否會記起三年前,吉利黯然終止多品牌路線,帝豪、英倫、全球鷹合併重歸吉利時的尷尬與不甘。

從老朋友吉利(領克)、長城(WEY)、比亞迪的新動向,到紛至沓來的新夥伴蔚來、奇點、正道。近十年內,自主汽車品牌的又一輪集體發力,是本屆滬展的最大亮點之一。又或許,沒有之一。

自主品牌推出高端化子品牌的第一波,大約是在 09 年前後。時值次貸危機剛剛席捲外資品牌,國內自主廠商這邊卻是風景獨好,奇瑞、吉利相繼推出多品牌戰略。然而四五年的喧囂過後,奇瑞的瑞麒、威麟最終銷聲匿跡,吉利僅有的收穫也不過是帝豪這一根獨苗。

新品牌:認真的觀致、會玩的領克、自豪的 WEY

領克和 WEY 之前,自主品牌高端化嘗試的典型,當屬奇瑞與以色列公司合資的觀致汽車:07 年成立,13 年推出首款車型觀致 3,歐洲車展叫好一片,回到國內卻銷量寥寥,時至今日已經略顯掙扎。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觀致走了一條自主車高端化最標準、卻也最難的路:從最經典的四門三廂車作為切入點,而不是最易成爆款的 SUV;主打向歐系車看齊的質量,設計穩重精緻但毫不出格;面向的是現實的國內車市,而非新能源、互聯網化的未來。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要想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破局,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往往不那麼容易成功。即便觀致當真是匹千里馬,也未必能活到見著自己的伯樂。這個越來越深的巷子裡,飄香四溢的酒早晚不只是觀致一家。

吉利吸取了多少觀致的教訓,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在不少方面,領克的確做出了與觀致截然不同的選擇:第一款車設定在爆款頻出的緊湊級 SUV,轎車則留待之後;品牌調性設定在潮流、搖滾、後現代,沒有死氣沉沉的拿焊點數量給消費者上課;免費流量的車內互聯繫統,加上未來的共享出行模式,緊跟當前汽車趨勢的最新進度。

我們還清楚的記得,去年 LYNK & CO 品牌初次發佈時,讓人恍惚以為是某個潮牌的宣傳片。在發佈會和車展現場,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 party 般,充斥著搖滾、滑板,燈紅酒綠、載歌載舞的領克 LYNK & CO。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他們不遺餘力想讓你有這樣一種認識:LYNK & CO 領克,不再是之前那個吉利,而是一個會玩兒的新牌子,很會玩兒很會玩兒那種。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長城給 WEY 指出的是另一個方向,從「魏派」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長城對自己歷史底蘊的由衷自豪。WEY 的 logo 靈感來源,是保定直隸總督府門前的旗杆,其下還標記著保定「POATING」字樣。WEY 的展臺現場,隨處可見對研發力量和技術成果的展示。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雖然市場和輿論對此不乏嘲笑聲,長城的過往和功底是否足以撐起這樣的自豪感,也受到了一些評論的質疑。但要打造一個立意全球的汽車品牌,對自身血統和歷史的自信、展示欲,其實早晚都是不可或缺的。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有了奇瑞、吉利早年多品牌戰略的失敗經驗,再加上觀致親身實踐給大家上的生動一課。傳統自主廠商新推出的高端子品牌,已經不再是註定走不遠的阿斗模樣。

領克和吉利保持著距離,要把自己塑造成第一個「會玩兒」的自主品牌;WEY 則以長城創始人冠名,第一個大大方方的亮出自己的誕生地保定血統。

雖然這樣的嘗試勝算幾何依然難說,時下也都正經受著輿論考驗。但與其像觀致那樣以沉默的姿勢,最終勢必為競爭激烈的市場所淹沒。以一種市面上從未存在的獨有形象,去博取消費者們的認同,或許反倒會有更多可能。

新面貌:就像是未來的樣子

吉利為領克這唯一的新生子,畫出了中國車前所未有的藍圖。不論你是否肯定首款量產車領克 01 的賣相,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設計,在之前的自主品牌中見所未見。中國自主車市場的幾十年裡,領克是全然不同的新品牌,領克 01 也是全然不同的新設計。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和領克相似,但歷史負擔更輕至零的,是易車網 CEO 李斌領銜的蔚來汽車。和其他名不見經傳的所謂 “互聯網造車” 品牌不同,蔚來背後是馬化騰、雷軍、劉強東、李斌、李想、張磊六位創始投資人的豪華陣容,其中更是有李斌(易車)、李想(汽車之家)這兩位中國前兩大汽車門戶網站的創始人。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蔚來曾在 2016 年,挖走了寶馬 i 品牌設計總監 Benoit Jacob。從最初面世的 EP9 超跑,到後來的 EVE 概念車,再到本屆車展首次亮相的 ES8 量產 SUV,蔚來的設計風格並沒有像不少初創車企那樣,左一杆子右一棒槌,而是有著明確的方向和家族色彩。

沃爾夫岡在奧迪時期的 “導師”,大眾集團前首席設計師彼得 · 希瑞爾在 2006 年入主韓國起亞。隨即,在新的設計風格引領下,這家長期提不起品牌形象的韓國車廠幾乎脫胎換骨。曾經在國內賣到眾人皆知的爆款車起亞 K5,就是這位彼得 · 希瑞爾的代表作。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比亞迪將自己的新前臉稱為 “DragonFace”,可能是和在奧迪的經歷有關係,沃爾夫岡也為比亞迪畫出了一個類似奧迪 “大嘴” 的家族前格柵。不過除此以外,新設計風格再沒有任何出格之處。畢竟和領克、蔚來不同,比亞迪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品牌,它需要的是再造新鮮血液改頭換面,而不是把整個招牌抹掉重寫。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從 “王朝” 到宋 MPV,同時亮相的概念車和量產車對比下,我們欣喜地看到新設計量產時的高還原度。其實從較新的宋、元開始,比亞迪車身上那股山寨氣息就已經減弱不少,只是整體感有待整理,完成度依舊欠缺火候。

如果說 F3 時代的比亞迪是一身格子衫的理工男,到了秦、唐時有了打扮的心卻時不時鬧笑話,宋、元時代剛剛找到點感覺卻摸不清門道。那麼得到沃爾夫岡的比亞迪,就像是終於找到了會搭配的女朋友。

如今有了大師執筆,比亞迪終於得以理清一身行頭,以至少同對手相當的顏值同臺競技。

堪比西天取經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

縱觀德、日、美乃至法系車的發展,沒有形成自己獨有特徵與性格,就不足以攻城略地割據一方。所謂的「中系車」,絕不應該只是把車輛的某個細節,依樣畫葫蘆的描繪成某個中國古典元素。也不應該是將實質完全無關的設計,強行向著龍、哪吒之類的中國形象上去湊。

放在十年前,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中國汽車想借著新能源實現 “彎道超車”,就像是指望期末考憑體育課拿分的笑談。然而如今,從比亞迪這樣的老手,到蔚來這樣的新生,一個又一個例子擺在眼前,讓人不得不相信電動時代的來臨,確確實實激發了新一波中國汽車行業的革新。

乘著新造車時代的東風,毫無包袱、隨意譜寫的「科技」與「未來」,越來越像是「中系車」成形的根基。

那麼,就讓我們未來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