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些事

李白的一生多姿多彩,相比起很多人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來說,李白這個大詩人有著太多的趣事可以講述,除了那個大家耳熟能詳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還有很多傳奇故事。

李白那些事

李白賦李花

據說李白週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後人笑自己沒有學問。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到兒子七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只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裡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聖潔如雪。於是,他就給兒子起名叫李白。

李白那些事

李白與黃鶴樓

在黃鶴樓公園東邊,有一亭名為“擱筆亭”,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那些事

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一拳捶碎黃鶴樓, 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李白雖然當時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但是他口服心不服,一直暗暗跟崔顥較著勁。有人說,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是為了跟崔顥《黃鶴樓》一決高下而寫的。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與杜甫

李白與杜甫二人詩風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樣,但是卻結為知心好友。杜甫贈送給李白的詩總計有十四首之多,可見他們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氣高,作起詩來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杜甫卻屬於苦吟一派,總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傳說李白曾寫詩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詩辛苦。

李白那些事

腦遊記

夢筆生花

據天寶遺事記載,李白年少之時,曾夢見自己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來果然天才橫溢,名聞天下。又記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但沉酣中所撰寫之文章,未曾錯誤;與人議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論,所以時人稱之為醉聖。

除了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的有名傳說外,天寶遺事亦有記載李白曾於便殿為明皇撰詔誥,時十月大寒,筆凍莫能書寫,明皇命妃嬪數十人侍立在旁,各執筆呵之,李白再取筆書寫,可見他頗受皇帝寵信。 據說李白曾在開元年間謁當時宰相,署名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回答:“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宰相再問:“以何物為餌?”李白回答:“以天下無義丈夫為餌。”果然氣勢不凡。

李白那些事

你想走近“斗酒詩百篇”的青蓮居士嗎?感受那“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的雄心壯志,不屑於“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權貴卑視,欣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名山大川的壯美詩篇......

腦遊記獨創“三保險記憶法”,理解記憶、意境圖、思維導圖讓古詩不在生澀難懂,穿越古代,賞陽春白雪,看下里巴人,理解中華文化流傳千年的魅力之所在。這個暑假,跟腦遊記來場穿越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