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我覺得看一個民族有多偉大,就得看它的文字,很多國家的文字都已經滅亡了,但是漢字的生命力,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我們每天都使用文字,不會覺得它有多偉大,可是中國方言那麼多,如果沒有文字,該怎麼交流。人在他們面前真的很渺小,但是為了它,人又可以是非常的偉大。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這是最近網上爆火節目《國家寶藏》第一期石鼓守護人梁家輝的獨白。

《國家寶藏》是央視三套最近推出的一款大型文博探索節目,考慮到大批年輕人,這是一檔有著綜藝外衣,文化探索內核的新式文化綜藝。

這裡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坐鎮,每家掌門人會帶著各自推選三件國寶級藏品登上《國家寶藏》,進行展示評選,最後進行全網投票,最後入選文物將在故宮600週年特展展出。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第一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推選為第三件國寶,由影帝梁家輝守護的,便是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

“石鼓”有何意義享有如此榮耀?今日和小編一起走近石鼓前世今生的歷史吧!

何為“石鼓”

石鼓最早被人發掘是在唐代,在當時的天興縣三疇原(今陝西寶雞石鼓原)出土十個饅頭狀花崗岩石刻,因外形似鼓,被稱為“石鼓”,上面的文字被稱為“石鼓文”,這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度的文字,後也被人稱為“籀文”。

這十面石鼓其形上小下大,直徑約三尺,每個重一噸,鼓上皆刻有四言詩,內容多言漁獵之事,故石鼓文又稱為獵碣文。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本來十個石鼓皆有文字,不過由於歷經波折坎坷,每逢戰亂便失於保護,流落民間,未得到持續保護,甚至有一鼓曾被人當做磨刀石,上面的文字都被磨損殆盡。原有700多字的“石鼓”,現剩300餘字。

不過經過歷代人的研究,並根據鼓身上的文字,將十面石鼓分別命名為: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汧沔、田車、鑾車、霝雨。

國之重器,意義非凡

首先,石鼓是國內出土最早的成篇石刻文物,世稱“石刻之祖”,也被後人譽為“漢字的活化石”。石鼓出土後,鼓上陌生文字引起當時金石學家注意,查遍古籍,也沒找到類似文字,這讓文字大家認識到,這是之前文字研究中所缺失斷裂的一段歷史!所以,後世評價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文字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石鼓對歷史研究、漢字演化研究都有著深刻意義

其次,在文學上,石鼓上與《詩經》句式、風格相似的四言詩歌,從出土文物角度佐證了《詩經》傳世的真實性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最後,這是一件除了有歷史意義、研究價值外的文物外,這更是一件藝術珍品,這上邊的文字被後人奉為“書家第一法則”。石鼓上的文字是先在較為平整的鼓面上書寫上去,在一筆一劃精心刻之,這樣更真實保留了書寫本意。縱觀石鼓,佈局均勻有度,結構嚴謹,用筆舒展大方,筆力遒勁。被後世學篆書者奉為正宗,歷代書家、名人讚譽和臨摹者甚多。

“石鼓”——大師們的守護

在《國家寶藏》中為我們講述了“石鼓前世今生”守護家族的故事,其實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多位歷代的“守護者”愛護,我們才會如今還能看見這傳奇石鼓。

石鼓被發現之後,曾一度無人理會,靜靜躺在荒郊野外,是在當時書法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的帶動下,受到世人乃至官府的注意。

後逢“安史之亂”,石鼓被要逃亡的官員慌亂掩埋。直至元和元年(西元806年),地方官吏查到當初石鼓掩埋之地,在當時國子學博士韓愈上書建議下,石鼓被安置於鳳翔文廟,不過此時,“乍原”石鼓已不見蹤影,只剩下其餘九面石鼓。`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後唐末,戰亂不斷,又經動盪不安的五代十國,這石鼓又再次流落民間消失不見。

直至宋朝,在宋仁宗倡導下,司馬池找到其中九面,到宋徽宗時最後一面石鼓——“乍原”石鼓也被找到,十面石鼓再次集齊。宋徽宗十分珍愛,便下令讓人用黃金填注石鼓文,想借此減緩風化對石鼓的侵蝕。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可後來金入侵宋,將石鼓在內大量文物掠走,因石鼓沉重不易運送,便粗魯將上面黃金刮下,將石鼓棄之荒野。

歷經這些磨難,到元代石鼓上文字只剩386個字了。元大德四年(1300年),國子教授虞集在一片淤泥中發現石鼓,便將石鼓送往文廟大成門內保存,自此石鼓平安度過元明清三代。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淸乾隆年間,石鼓收到這位收藏大家乾隆的重視。乾隆曾命人仿製了這十面大鼓,安放在北京孔廟大成門東西兩側,代替了秦石鼓,對秦石鼓起到有效保護作用。

後至民國,中日戰爭時,由當時故宮人的護送,一路遷徙避難,使得十面石鼓得到很好保護,並未損傷遺失,建國後,這十面石鼓一直存於故宮博物院。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前世今生”

故宮石鼓館原位於皇極殿東廡房,經過多年的籌備,故宮博物院選擇了展陳條件較好的寧壽宮(位於皇極殿後),作為新石鼓館,目前已經重新開放。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並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薈客廳與文化交流活動三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