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營者都忽略了這個盲區,但卻決定了企業命脈

很多經營者都忽略了這個盲區,但卻決定了企業命脈

【導讀推薦】

除夕前的這段日子,註定成為“新技術”們的狂歡。

這是易選型「企服一週觀察」的第18篇文章。

來源丨易選型

作者丨美娃

一、趨勢:趨勢與泡沫並行的區塊鏈,我們到底要看什麼

商業世界的本質在於什麼?舉一個很普遍的場景:幾年前你只能徹夜排隊去車站買票,尤其是春運,相信那種刺骨寒冷和焦灼之感你永遠都不會忘記;然後是有了電話購票;再接著離我們最近的就是各種網絡代售,再然後互聯網成熟,網購票已是主流,為了更高的效率,各種“搶票技術”打得火熱朝天。單看買票這一大眾基本需求就很顯而易見:所有科技的興起、趨勢的更迭都是圍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從進入互聯網時代開始,新技術已然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除了Big data、Cloud computing、IOT、Ai、MR……今年頭牌:區塊鏈。

2016年底,“區塊鏈”首度寫入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2017年初,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但相伴隨著趨勢熱潮的也從來都是瘋狂與泡沫。比如多個平臺拿區塊鏈技術“投機”虛擬貨幣,被國家監管部紛紛約談整改下架。

很多經營者都忽略了這個盲區,但卻決定了企業命脈

但它的核心技術價值:防偽、防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等特點將構建更加可靠的互聯網世界。其行業應用的顯著優勢在於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這些優勢已經在金融服務、物聯網、公共服務、社會公益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逐步體現。

所以,此刻的區塊鏈我們到底要看什麼?機會是誰的?又在哪裡?以吳曉波這段話結尾:“按康德的說法,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大美德,是慾望。在人類科技史上,進步是永恆的主題,它總是伴隨著狂妄的想象和無比激進的冒險。而越是深刻和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它的實現週期就越長,期間的風險和泡沫就越大。”延伸閱讀《吳曉波:區塊鏈到底是誰的機會》➤投後管理研究院

二、案例:大數據應用落地指南:服務業

來自一位旅遊業用戶的大數據痛點:“我們之前採用的數據分析平臺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比如對於用戶的目的地搜索,我們要做分析的時候,只能給我們看整體的搜索結果頁,看不到用戶的點擊行為和搜索結果頁記錄,更看不到用戶的IP地址和用戶行為,所以對數據的真實度無法把控。”

為什麼真實性如此重要?

“比如同事做了一次投放,結果卻沒有數據,但他認為會有很多打開量,我們就測試看看,用數據說話。這免去了很多成本的浪費。”

大數據還為他們帶來哪些價值?具體如何應用?請看「選型訪談」第三期: ➤易選型APP

三、機會:AI時代的新機會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認為,to B 的機會是最大的

“垂直行業會被人工智能所顛覆,但比如交通、醫療、教育,這些領域都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需要很長的時間。

相對而言,比如銷售、客服、HR,更加容易被人工智能滲透,我認為有很多機會。

我覺得人工智能浪潮,不是一個單獨的個例。在此之前,比如大家也在談大數據、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整個人工智能浪潮可能帶給我們最大的一個機會是,今天所有的公司,都認識到它必須要做一個數字的轉型,只有這樣以後,你現在的 AI 才能真正的落地。

特別在中國,人口紅利、互聯網紅利也差不多了,我覺得接下來這波紅利是數字,所有公司數字化的這樣一個紅利。“

也許,如果你還沒有用數據化、聯網雲端、移動化、智能化去提高競爭力,也許將面臨“生死”。【私信“數字化工具”可查看】➤極客公園

四、大事:谷歌發大招:無需寫代碼,每個企業都可以用Ai!

谷歌發佈Cloud AutoML!

簡言之:它是個開發利器,即便你不懂機器學習,也能訓練出一個定製化的機器學習模型。由於還在Alpha測試版的階段,所以目前可用的是Cloud AutoML Vision。但稍後會支持所有標準機器學習模型,包括語音、翻譯、視頻、自然語言處理等。

很多經營者都忽略了這個盲區,但卻決定了企業命脈

為什麼開發它?“為了讓每家企業都能用上AI。世界上只有少數企業能獲取足夠的人才和預算來享受ML和AI發展帶來的益處,能夠創建先進機器學習模型的人才非常有限。就算有ML、AI工程師,要構建定製化的ML模型也非常耗時複雜。”

有幾家公司一直在測試Cloud AutoML。其中包括迪士尼,這套系統讓其在線商城的搜索功能更加強大:“Cloud AutoML的技術能幫我們創建計算機視覺模型,根據迪士尼的角色、產品類別和顏色來標註產品,這些標註可以整合到我們的搜索引擎中,在Disney商店中通過更相關的搜索結果、更快的發現速度和產品推薦,來加強用戶體驗。”迪士尼高級副總裁Mike White說。➤量子位

五、故事:一個企業盲區

對於2C企業來說,終端很好理解也很好做,但2B呢?陳春花教授坦言:“它對中國企業經營者而言非常典型,大家對這個問題要麼沒有認知,要麼認知存在較大盲區。放眼全球,無論是 2B模式還是 2C模式,「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direct-to-consumer,DTC)正在重定義我們各行各業。

當我們在談擁有終端的時候,我們最難的是什麼,最難的是你知不知道誰是你的終端?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專門給醫院院長培訓,前前後後做了七年。每一屆我都問這些醫院院長,你覺得在你的醫院裡邊,誰對顧客最重要?誰來決定你的服務價值?結果80%的答案都是一樣:醫生最重要。當然,病人是肯定重要了,這個沒問題。我要討論的這個問題,其實要討論終端是誰,但講來講去都說醫生重要。我告訴他,他們都沒有另外一個人重要:醫院掛號的那個人。

為什麼?因為掛號的人就是你的病人跟醫院接觸的終端,他/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知道這個最重要,你就可以知道整個醫院真正的服務價值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但因為大家都不認為那個地方重要,所以掛號的損耗最大、等候時間最長、體驗最差。大家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嗎?我們如果是一個價值型企業,我們在戰略裡必須回答:誰是你的終端,你是誰的終端?

如果非要追問竅門,那我給你一句話:顧客是最終的終端,那你的終端一定是跟顧客接觸的面。所以構建價值戰略就要回答:你跟顧客接觸的面,怎麼能夠讓它有價值?

這段話可能很繞,但你對著問題問一下自己,是不是豁然開朗?【私信“文章”,搜索“陳春花”可閱讀全文】➤春暖花開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易選型廣告頁,查看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都使用哪些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