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民族的藝術瑰寶

原創: 王今生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南音:民族的藝術瑰寶

南音又名南樂,閩南一帶俗稱洞管、弦管,是我們中華民族古典音樂的一枝奇葩,國之瑰寶。

1960年,我回泉州工作時,曾向省文化局局長陳虹建議,建立南音專業團體,為民族音樂的推陳出新建立基地。陳虹同意了,並命名為“泉州民間樂團”。樂團成立後,即由省、市聯合創辦訓練班,幾年中培養了一批演唱人員。目前泉州的南音骨幹,相當部分是這時培訓出來的。

十年動亂時,樂團成為批判的對象,我蒙難,樂團也被解散了。粉碎“四人幫”後,雖然樂團再度恢復了活動,但泉州南音事業的損失卻是無法彌補的。

近幾年來,國內有識之士和海外僑胞、華裔南音愛好者及熱心人士,倡議舉辦了東南亞南音大會唱。泉州也舉行過三次南音會唱。這些活動,引起國內外,尤其是國際音樂界的注目,南音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音樂”。美國知名音樂家福它納斯說:“即使到了這個世紀,歐洲現代的音樂還是無法和它相比;這種音樂也比任何當代樂曲更加現代化。”而這一“偉大的音樂”,目前仍完整地保存在歷史文化名城泉州。

1984年,泉州市委召開一次座談會,到會的學者、專家和海內外的南音界人士把南音喻為中國音樂史的活化石。不少專家指出,南音是我國音樂文化的堆積層,對研究我國音樂史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議成立中國南音學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於1985年6月在泉州正式成立了“中國南音學會”。

南音,既然是一個文化的堆積層,首先應該妥善地保護好,先繼承下來。好比挖掘地下文物一樣,層層挖掘,才能達到保護和了解優秀民族文化的目的,也才談得上發展和創新。其次是南音和南戲,尤其和梨園戲,它們是孿生姐妹,在研究方法上應互相配合。南音的唱詞為泉州方言,而泉州的方言保留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漢語,包括古典音韻學,而且涉及了海外的交通、宗教等方面。因此研究南音,不僅在於音樂範疇,還應該越過音樂,去探尋其中蘊含的宗教、經濟等諸方面的內容。

鄙見如此,望海內外音樂界知名人士和南音愛好者,共同來考慮這個問題,共同做好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遺產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