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探幽—南太行

太行八陉就是太行山脉的八条古道。白陉古道为太行八陉之一,它位于河南辉县北部,山西省陵川县东约30公里处,有着太行八陉中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马帮古道。2018年4月29日,几个对外部世界有着狂热憧憬且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开启了这次南太行寻古探幽之旅。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为避开小长假出行高峰,凌晨4点,狂野不羁的牧马人已经奔驰在京昆高速上……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上午9:40分,过邯郸。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吃饱了再进山!不过林州人民的这一碗烩面,着实把大家都撑得不要不要的!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弓上水库。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杨老师的“牧马人”,天生喜水。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发现悬空寺!一脸兴奋,爬山涉水,待到近前仔细观瞧,才知是人造景观。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视角。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典型的南太行地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山间瞭望哨。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巍巍南太行。鹅屋乡是壶关县所辖乡镇,地处太行山之巅,山岭巍峨连绵,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际变化较大,四季差异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凉霜早,冬旱干燥,年均气温8.8℃。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扶贫路艰!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鹅屋乡辖区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以东壶陵水村为界,西边11个行政村平均海拔1460米,终年气候寒冷,无霜期130天。东边7个行政村气候相对温和,海拔落差最高达600米左右。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古朴宁静的浙水村。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村里明清民居很多,四面群山环抱,绿树掩映,很有特色。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民居多为二层小楼,一层都是相似的砖券圆拱窗户,二层中间只开一个小方窗户,看上去内敛保守,砖雕木雕精美,砖雕斗栱式样的墀头独具特色,院落的大门楼修得都很华丽,走马板上有"溪护楼台"、"南山拱翠"、瑞映南山"之类的题刻,精美的雀替雕花比比皆是,人物花卉刻的栩栩如生,大院中的堂屋前墙上多数有工艺精美的神龛,还有砖刻对联。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到处可见红色年代的痕迹。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喜欢艺术品的罗老师看上了这件砖雕构件,还看上了……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废弃的屋舍。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斗资批修。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陵川县浙水村自古人杰地灵,据村里人讲,清朝时村里有个叫杨少东的中了举,骑着马进京入翰林院,皇上还赐了一块匾,只不过后来这块匾被外人以700元买走了。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经过户主人允许,我们进了屋。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大山里孩子们的天真快乐,是城市孩子体会不到的。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无论从文化承袭、设计布局、民风民俗和建造质量来说,都是现在用钢筋水泥堆砌的新民居所无法比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过去的房子比现在的房子讲究、漂亮的原因。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2016年12月,浙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4月30日,出行第二天,宾馆旁就是陵川公园,这里可以俯瞰县城。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崇安寺山门,也称古陵楼,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屋顶装饰全部用琉璃构件。上檐正中,悬挂牌匾一块,书“古陵楼”三个大字,另有牌匾4块,书“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山门明间为一石质门框,上刻北宋嘉祜辛丑年(1061)题记,当为宋代原构件。相传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陵墓就在楼下。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钟楼内现悬挂宋崇宁元年(1102)所铸铁钟一个,高约2米,直径为1.6米,形制古朴。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插花楼位于过殿两侧,原有东西座,东楼于20世纪40年代毁于战火,现仅存西楼,亦为楼阁式建筑。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761县道旁废弃的庙宇。太行峡谷里,像这样因年久失修而废弃的屋舍、庙堂有很多。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这儿的民居建筑年代久远,大多无人居住。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四义村村委会。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南太行山区村庄里,90%以上是老人和留守儿童。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白陉古道为太行八陉之一,它位于河南辉县北部,山西省陵川县东约30公里处,有着太行八陉中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马帮古道。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白陉古道的东南起点,在陵川县马圪当乡双底村村头,始建于晋代以前,为避开十里河洪水危害和匪患,古人在峡谷北侧的岩壁上开山凿石,修路建桥,铺设了长约4千米,宽2米的盘山古道,古道均是沿着岩石的节理开凿的,确保古道的稳定和安全。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现在古道己成为旅游景点,门票10元。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南太行黄围山大峡谷。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京城四侠勇闯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进山后,热心公益的杨老师树起了一面森林防火的大旗,在随风飘扬的红旗指引下,穿乡过镇的我们受到了交警和老乡的最高礼遇,也使这次旅途注定变的更加庄严而神圣。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曾经的陈赓将军指挥部旧址。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5月1日晨,吃罢早饭,目标龙岩寺。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三清观前,嘉生古槐一株,其大者,冠若伞盖,根干粗短,略四人合抱之围,惜植年未考,估近千岁矣。寒暑易节,春华秋实,奇异通灵,美誉远播,慕名而拜瞻者攘攘不绝。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老人与树。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华严寺。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华严寺前罗老师帮尼姑翻地。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真把式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龙岩寺位于山西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创建于唐代,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为明代建筑。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建于金代的过殿是龙岩寺的精华,金代建筑的屋顶,屋面平缓,出檐深远,正脊较宽,鸱吻较大,翼角平直浑朴稍翘,歇山式戗脊或庑殿式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个别有武士形象。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古刹钟声。

山墙内壁上的精美壁画。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学问渊博的罗老师发现过殿上的鸱吻不是一对,经看寺的马大哥证实,在过殿修复过程中,烧造师傅按照拿去的样品原样复制了一个,木已成舟,只好将错就错。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年近60的马大哥肤色黝黑,声音宏亮,其祖孙三代都看守这座寺庙,见证了古刹的兴衰,对龙岩寺的历史更是了如指掌,他对我们的疑点有问必答,很是热情,并告诉我们,龙岩寺国宝级的过殿最漂亮的就是它的翘檐。无奈马大哥乡音太重,他虽认真讲解,我等纵使全力倾听,结果还是一知半解。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真泽二仙宫,又称奶奶庙,位于壶关县城南45公里树掌镇神郊村。是太行山大峡谷最具特色的一处人文景观。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斗拱硕大的牌坊。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创建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御封庙号。元、明、清代均有修葺。原五进院格局,前有156阶临河石梯、牌坊、山门、大小戏楼、望河楼;中有当央殿、子孙殿、钟鼓楼、插花楼;后有后宫殿、梳妆楼。整个建筑含坊、殿、楼、庑二百余间。凝集了由宋到清朝的建筑风格,庄重而不笨拙,俊秀而不哗宠,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品。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1939年,何长工带领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曾在这里办学,借庙堂之地述民族大义,于太行深处育革命英才。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参观二仙宫后,我们踏入返程。三天来,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虽然辛苦奔波,却也收获了巨大精神享受。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寻古探幽—南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