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永豐鎮三甲村:水田地里種葡萄 「轉型升級」促增收

四年前,昭陽區永豐鎮三甲村村“三委”因地制宜,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組織群眾水田改旱地,把傳統種植的水稻改種為經濟價值更高的紅玫瑰葡萄。四年後的今天,三甲村紅玫瑰葡萄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模式,帶動了當地百餘戶群眾增收致富。

昭阳永丰镇三甲村:水田地里种葡萄 “转型升级”促增收

驕陽八月,走進三甲村紅玫瑰葡萄示範園內,只見一串串顆粒飽滿、色澤紅豔的葡萄整齊地掛在枝條間,一陣微風吹過,紅玫瑰葡萄特有的果香瀰漫開來、沁人心脾。放眼望去,連片規範化種植的紅玫瑰葡萄掛滿了枝頭,長勢十分喜人。然而就在四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產量低、產值少的水稻田。

村委會主任範景鵬介告訴記者:“我們這裡是三甲村五組,經過向農業局農科站爭取項目,種了一百五十畝紅玫瑰葡萄,現在產量也很高了。”

三甲村主任範景鵬告訴記者,紅玫瑰葡萄產量好、經濟價值高、見效快,三甲村“三委”在深入調研考察後,向農業部門爭取了項目,免費向群眾發放樹苗,並向種植戶補貼化肥農藥費用每畝3000元,幫助當地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極大提高了種植戶的積極性。

三甲村5組的種植戶王朝瓊正在管理地裡的紅玫瑰葡萄,看著一串串碩大鮮紅的葡萄掛滿枝頭,她的心裡十分高興。她告訴記者,她家原來只種了8分地,現在擴大到了近兩畝,收入也增加了很多,種植紅玫瑰葡萄成了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今年的葡萄雖然還沒有采摘出售,但早已經有客戶預定了。

昭阳永丰镇三甲村:水田地里种葡萄 “转型升级”促增收
昭阳永丰镇三甲村:水田地里种葡萄 “转型升级”促增收昭阳永丰镇三甲村:水田地里种葡萄 “转型升级”促增收

“現在葡萄收入還是可以的,種田收不了多少隻是1000斤左右穀子一畝田,現在種葡萄一年收入,一畝多點要收入4萬左右,還是比以前好多了,現在生活也要好點了,種植這個葡萄一天在裡面還是可以的,看著也好看,種著也有心腸(盼頭)。” 說起紅玫瑰葡萄的種植,王朝瓊滿臉笑容。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種植戶範井剛。他告訴記者,原來家裡只用了幾分地進行試種紅玫瑰葡萄,由母親一人進行管理。現在為了照顧好家裡的孩子和老人,他和妻子都不再外出打工,而是擴大了種植面積,全家人一起把葡萄種好。今年,他家的紅玫瑰種植面積也擴大到了1.8畝,長勢和產量也很好。

範景鵬高興地說:“總體種植這個葡萄倒是真的好,比以前種穀子好得多了,今年我家的葡萄還是可以的,現在的收入比以前要好,我家現在兩三萬是有的。這幾年拿出去賣也比較好賣,自己也有到地裡面來收的,自己來地裡看了,看得著你的葡萄了,(顧客)就自己來收自己來剪,我們去年的都是,(顧客)收了自己就剪了。”

昭阳永丰镇三甲村:水田地里种葡萄 “转型升级”促增收

據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種植水平,多年來村“三委”堅持定期聘請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科學化、規範化的種植為三甲紅玫瑰葡萄提供了品質保障,最高畝產達到了8000多斤。此外,三甲紅玫瑰葡萄比其他地方晚上市十多天,錯開高峰期銷售也為三甲葡萄增加了附加值。目前,三甲村紅玫瑰葡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0多畝,切實幫助了150多戶群眾增收致富。下一步,村“三委”還將積極組建產銷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豐富銷售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紅玫瑰葡萄產業。

村主任範景鵬介紹說:“下步我們要組織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統一管理模式,到最後統一銷售,把我們的葡萄產量產值一定把他做上去,給我們的老百姓最後有個安全感,要找到好的銷售以後才有好的經濟收入。”(通訊員 劉琪 凌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