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称为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王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中元节本是汉族的祭祖节日,后来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包括壮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在这一天祭祖。在广西,中元节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过,又叫“七月半”“七月节”。传说,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便一直延续下来。

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灵魂会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忙于筹办给祖宗祭拜的活动。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在广西,中元节是个重大节日。在包括南宁在内的许多地方的壮家,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无论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十四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粽子、水果(以鸭肉、粽子为主,是不可缺的)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很多人月以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但有新丧的人家从初一就开始过节了,规律就是:他们的亲人去世第一年过初一,去世第二年就过初二,去世第三年就过初三,直到初三为此。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中元节的过法因地而异,最具普遍性的是: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七开始“接祖”,在七月七当日都要“恭饭”(就是祭祀);至十四晚上才结束恭饭;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在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12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不能超过24点,否则祖先就无法收到亲人赠送的金钱与各种礼物。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以粽子为主)、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都以过火仪式;只有过火仪式后祖先才可以收到。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因此,有的民俗学家将壮族“中元节”称作壮族“团聚节”,也称“姐妹节”。

除了祭祖外,“鬼节”还有很多风俗,下面就由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放河灯】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习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为了祭祀河神,人们用木板木条制作一个两米长、一米多宽、一米高五色纸糊成的装饰精美的小屋。在小纸屋里面插上蜡烛香之类的东西。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据说: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放柚子灯活动连续举行两个晚上才算结束。这项民间活动千百年来从无间断,现在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烧包】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三天连宴】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习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


【泼水饭】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怀远、三岔、洛西、龙头等圩镇有外地来经商(迁居)的汉族还有七月十四晚泼水饭给野鬼的习惯,即入夜时,各家在门口烧几支香,烧几张纸钱,把水饭泼洒于地供野鬼享用,怀远外省商人多,各会馆凑集经费请鬼师打醮做道场泼水饭给野鬼。七月节期间(初七至十四),农村有禁止小孩到河边游水洗凉之俗,意为怕被溺水死鬼抓去做替身。


【吃鸭子】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如今,鸭子已经成为广西人中元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那么,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子呢?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中元节一定要吃鸭子。迷信说法当然不可信。民俗史专家认为,中元节之所以要吃鸭子,是因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时,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还有一说,因为中元节正值鸭子当季,正好用来祭祀。广西大部分是水乡,养鸭多。以前,人们都是从开春时候,即三四月份开始养鸭子,四至五个月后,也就是中元节这段时间,鸭子长大了。由于古代人们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所以,一到中元节家家户户就杀鸭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


如果在“鬼节”这天,您想和家人一起享受一顿鸭肉美食,那就一定要来试一试南宁道资楼老味柠檬鸭饭店的美味柠檬鸭,传承多年的经典老南宁味道,无论是亲朋相聚还是独享美食,酸辣开胃的柠檬鸭一定让您大饱口福。为了回馈顾客道资楼还推出了电商真空包装款柠檬鸭,当天下单现炒,快递到家,打开包装简单加热即可食用,即使足不出户您也能享受到原滋原味的南宁味道。

品美食聊节日:广西人过“鬼节”有哪些风俗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不过,现在的人们已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逝者的缅怀,求的大多是亲人团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团圆。中元节祭祀,买些贡品烧,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老小也可以趁过节的机会吃顿团圆饭,这在平时是很难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