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了胆,反而会得胆结石、结肠癌?医生反驳了!

24岁的李小姐在一年前查出有胆结石,幸好结石并不大,李小姐就没有在意,心想就是注意饮食的话,它没准自己就能排出去。等到一年后,李小姐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得知胆结石比之前大了许多,于是医生建议她手术治疗。可李小姐犯了难,她听说即使切除胆囊,还可能复发胆结石,这手术到底做还是不做呀?

可能些许患胆结石的病友们都有像王小姐这样的疑惑,那胆囊切除之后会不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率?

摘了胆,反而会得胆结石、结肠癌?医生反驳了!

手术不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在公开的健康讲座中提到,南方和北方人胆管结石的形成是不同的。南方胆管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北方,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地域、人种都有相关性。

与南方人相比,北方人大多是胆总管结石,原因之一就是结石从胆囊掉到胆总管的。换句话说,胆总管结石的“原产地”就在胆囊里。因此,当你患有胆结石需要手术切除胆囊时,这并不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率。

摘了胆,反而会得胆结石、结肠癌?医生反驳了!

当然,也会有人在术后复发胆结石,这又是怎么回事?

王东讲到,人体中的胆囊如同水库蓄水一般,存储和浓缩胆汁。我们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就安安静静地呆在胆囊里,当我们吃饭时,胆囊就开始收缩,胆汁进入到肠道,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

除了胆囊之外,身体还有一处地方有储存胆汁的功能,那就是Oddis括约肌。它在胆管与肠道衔接的部位,有收缩的作用。一旦胆囊病变,丧失原有的功能之后,身体就会建立代偿机制。在胆道与肠道衔接的部位有一块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这个括约肌是收缩的,它可以控制胆汁的流动。当胆囊派不上用场时,这个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渐渐代替胆囊。

当人体有炎症、感染或者在手术治疗中破坏了Oddis括约肌功能后,就可能引发胆管结石。单纯的手术引发胆管结石的风险不会超过10%。

胆囊切除后会不会引发结肠癌

摘了胆,反而会得胆结石、结肠癌?医生反驳了!

关于网络上流行“胆囊切除会引发结肠癌”的言论,王东表示:目前来说证据不足。

1978年Capron首次报道胆囊切除术可增加结、直肠癌危险性,尤其是女性右半结肠癌,但在后来的研究中被否定。后来研究发现,在结肠癌患者中,既往有胆囊切除史的占1.16%--3.25%;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占10.57%--23.53%。事实上,胆囊结石和结肠癌有着共同的致病因素,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

我们曾对14733例胆囊切除患者随访11-14年,并没有发现结肠癌发生率明显增加。虽说患有胆结石的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但这并不是胆囊切除手术引起的。

王东提醒大家,胆囊结石是否切除胆囊要根据病情,不能因为顾虑结石复发或者结肠癌的发生而盲目保守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引发并发症甚至胆囊癌,追悔莫及。

当你出现胆囊萎缩或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已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这种情况下胆囊无论切与不切,对肠道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最后建议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