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元宵和湯圓到底有哪些不同?

每逢元宵節,總有一些童鞋以為“元宵”就是“湯圓”。由於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粉做皮,並且常採用芝麻、白糖等做餡料,因此容易讓人混淆,但它們在製作工藝上還是有很大區別。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元宵”和“湯圓”是一回事嗎?又是誰動了“元宵”的名字?

北方“滾”元宵,南方“搓”湯圓。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元宵在製作上要比湯圓繁瑣得多。首先需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覆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麵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由於製作工藝不同,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後,湯會比較濃,跟糯米麵粥似的,表皮鬆軟,餡料硬實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郁。元宵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湯圓的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麵一樣),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現在人們的口味越來越挑剔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元宵和湯圓兒也打破傳統,向水果口味兒進軍了,近兩年還出現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點兒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吃法不同

元宵和湯圓在吃法上也有不同,相比只能水煮的湯圓,元宵在做法上花樣更多,不僅可以湯煮,還可以籠蒸、油炸,元宵節飯桌上越來越流行的炸元宵,當包裹在外的糯米粉經油炸後變蓬變鼓,吃起來的口感像在吃年糕,其中的餡料也更香更入味,但吃之前最好先扎孔透氣,不然可能會燙到唇舌。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口感、口味俱不相同

元宵和湯圓在口感上也有所不同,元宵在糯米麵中幾度翻滾,元宵下鍋煮熟後,湯會比較濃,類似糯米麵粥,元宵的糯米麵表皮口感比湯圓要粗一些,表皮也比較鬆軟,餡料因提前凝固、捏實也較硬,有“嚼勁”。湯圓的口感則更加細軟。

除此之外,元宵和湯圓在口味上也有區別,元宵最大的特點就是甜,餡料選擇上比較單調,一般餡料有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加入白糖調味,湯圓則不同,有甜有鹹,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鹹湯圓一般都是無餡實心的,只要在煮湯圓時用湯來調鹹味,鹹湯圓區別於一般的甜味,讓一些糖尿病等無法食用甜食、以及口味較清淡的人群,也能在元宵節這一天吃到可口的湯圓。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元宵和湯圓都不宜多吃

元宵或湯圓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屬於高碳水化合物,且黏性極高不易消化。此外餡料無論甜鹹,都屬高熱量高油脂食材。患有胃腸道疾病、腎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和兒童、體重超重者,更應少吃或不吃。不少人除了水煮元宵或湯圓,還喜歡油炸著吃。雖然這樣會格外香脆可口,但油脂和熱量的比例會更高。

專家建議進食元宵或湯圓時,多喝元宵或湯圓的湯水。因為糯米粉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保證正常的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這些維生素大部分都溶於湯中,有利人體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元宵”和“湯圓”的南北之爭!

是袁世凱將“元宵”改名為“湯圓”?

當年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不管是元宵還是湯圓,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吃一碗象徵團圓的元宵或湯圓,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整年,這些都是人們心中對新年最美好的期盼。

【一點新視角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